但是有一次发年终奖时,他却发现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甚至比一些比他表现差的同事还少,因而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都是铁哥们了,怎么这样对待我呢?为此,有一天下班后,他到上司家里去,一本正经地向上司说起他所工作与所发奖金不相称的事,令人惊讶的事,上司对他的工作情况并不很了解,甚至他曾经向他说过的一些事,他也不记得了。
“自从那次谈话后,上司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这一次发奖金还过得去。说真的,有时候,事情还是谈开了好。”他深有感触地说。
平常如果该讲的话不讲,该争取的事情没有争取,则自己工作能力也会被低估,最后会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受信赖,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所以,不要因为与上司很要好,就以为一定受信赖,这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他的情况就是个教训。
然而,如果上司对你说:“这一切全靠你了。”“委托给你了,好好干吧。”“对你有信心哟。”这些话时,你的想法如何呢?
说这种话的上司到底是何种人物,这点是很重要的。
假如上司不能信赖下属时,他一般不会率直地将前述的话说出口。假如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上司,则他不但不会说出对你的真实看法,也不会表现在态度上,反而会装出信赖你的样子,那么他也会说出前述的话。
这时你如果不折不扣地相信这些话,而当有一天你识破是一句假话时,你所受到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为了验证上司说这种话的真假,你不妨对上司提出问题,看他采不采纳你的意见。说不定上司笑容满面的脸孔,会突然变得阴沉,或者不再说“一切全靠你了”的话,而吐露出“不能信任你所说的事情”一类的话。对此,也用不着用“原来这个人是这样”来责备上司,而应该更加努力充实自己,以逐渐增加上司对你的信任。
也有许多上司是为了鼓励下属,才经常说这种话,如果上司对下属说:“你到底会不会做?我不放心。”则有可能使软弱的下属不但失去工作干劲,甚至连不多的自信也一扫而光,稍微聪明一点的上司都不希望产生这种结果,所以才会说“我信任你”,“好好干”来激励下属。虽然没有必要产生自卑感,但也不必因上司说了“信任你”之类的话而沾沾自喜。宁可认为自己远未受到上司信赖,从而更加努力,以争取真正的信赖。
在工作中能说能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不少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但不善于用语言展示自己。
这样,尽管他们很本分地工作,实事求是地说,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一个管理很多下属的上司来说,他们实际做出的成绩却很容易被遗忘,更糟糕的是上司可能还会觉得“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真是摸不透的人”。由此,不但自己吃亏,同时也让上司感到为难。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加快,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紧张而繁忙的,谁都没有多少空闲和余力去打听和了解别人做了些什么或正在做什么以及准备做什么。因此,如果你要想让别人了解你,你就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主动地表达出来。
当然,若一个人经常夸夸其谈,说要做这做那,但一旦具体要他去做某件事,就迟疑不前,典型的“光说不做”,也是不会让上司信赖的。
要获取信赖,就必须信守诺言,大部分爱推诿的人,一般都会失去上司的信赖。为了得到上司信赖你一定要遵守下面的原则: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确确实实信守诺言;
言行一致。
彼此要经常沟通;
替对方的难处作想。
不要去处不明
我们常可看到这种情况,当上司叫某个下属时他却不知所踪。一般来说,上司召唤其下属,必定有事,并且很可能是要紧的事。
比如:某个机关正在开有上级领导参加的会,与会的某局长从会议室外打电话叫下属小李来,可偏偏小李不在。与小李同办公室的小牛问局长别人来行不行。某局长说:“不行,有一些资料必须由他来说明,他到底去哪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局长一定坐立不安了,一则需要他说明的事有可能就无法说清楚,二则在这么多与会者,特别是上级领导面前,让人感到连自己下属的去向都掌握不了,面子上也过不去。这位局长可能从此再也不会对小李有什么好感了。
当然,这并不是要每一个下属始终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你起码要做到:第一,离开办公室时,要将去处给同室的人说清楚。第二,如果预先知道机关要开中干会,而且也知道会议的议题,你就应该能够预料是否会牵涉到自己的工作范围。如果是,那么你当天就最好不要走开。
领导识破下属人心的三大原则
用人的首要前提是一定要会“识人”。如果一个领导不会识人,对自己手下的员工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长处和缺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他(她)又何谈正确地用人呢?可是,要迅速、全面而正确地观察出一个人的比较重要的各种素质,并非易事,这需要领导们对于识人术有着比较高的造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识人术的存在,识人基本上是出于一种对人心理上的判断,与现代的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有相通之处,但这与多少有迷信色彩的相人不同,它主要是以相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动作等等一些细微的方面,从而得到对一个人综合性的判断。对于这些,说起来似乎神乎其神,不易做好,但只要领导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也是可以具有一双慧眼的。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做客吕公家,吕公见刘邦相貌奇特,当时就决定将唯一的千金许配给他。那就是后来也闻名一时的吕后了。
三国时的桥玄,初见曹操便直断其有安百姓的才能。桥玄观察曹操的一言一行。心中便已明白此年轻人不简单,因而也就给了很高的评价:“卿治世只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曹操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可以当一个能干的大臣,而在生逢乱世的时候就能成为世间的奸雄。据说曹操“闻言大喜”,认为桥玄是了解自己的人。而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充分地证实了桥玄的预言。
当然,每个领导要能达到以上例子中的高超识人术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知道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观点是很有必要也是比较容易实行的。三国时,魏国的刘邵写了一本《人物志》,这里边将人分成了很多类型,并分别加以不同的分析,探测不同的实质,其中有一篇《八观》提供了识人的八种方法和观点,用以观察各种人的材性,颇有参考价值。
这八种识人术如下:
有的人表面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其实是一种伪装,这种人,虽然很善于伪装自己,但却往往包不住内心的虚伪。只要领导有足够的细心并善于分析他(她)所说的话所做的事,究竟有何目的?那么是不难识破的,遇到这种假意奉承,勉强附和的人,千万不要被他(她)的美言所迷惑。而且这类人往往怀有不可告的目的,对公司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