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说:快速、加速、变速就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在创业初期,比尔·盖茨他们设计开发的软件“8086”,似乎是超乎寻常的。比尔·盖茨安排一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做新模拟程序的候选人。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连手册还没有写出来。微软公司的雷恩和奥里尔只好根据英特尔工程师们写的说明书来搞他们的版本。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此时正在设计这个芯片。
这样,软件就走到了硬件的前头。
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在那一个阶段,微软公司内部有一种狂热的工作气氛,这种气氛推动着所有的员工拼命工作。在这后面有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魔鬼”,他不断地催促说:“快点!快点!”
那时比尔·盖茨心里十分清楚,微软公司这么干实际上是在做一次投机冒险。按以往的惯例是:搞项目总是等机器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路冲杀过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
比尔·盖茨知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一次的方法是抢跑。新的计算机做不出来,就算微软公司白干了一场。但是,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
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它又一次挣到了钱。
在阿尔伯克基的一切工作都做完后,微软公司将做一次战略转移。为了永远记住在阿尔伯克基的日日夜夜,微软公司的各位英豪决定在1978年11月7日这天照一张集体相。
就在这个月,微软公司完成了全年100万美元销售额。精确地说,是135万多美元。他们带着这个成绩,向着大西北绿草如茵的地方进发了。
在途中,比尔·盖茨访问了硅谷的计算机制造商。在一条路上,他得到了警察开具的三张超速行驶的罚单,其中两张是同一天被同一个警察处罚的。他来来去去都开得太快了。
他用的是微软的速度。可惜的是,警察并不理解这种速度的含义和这位司机的真实思想。
这是一个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的时代,只有跟得上速度的人,立志于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比尔·盖茨的创业成功就证实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会和自己比赛,始终走在时间的前面,尽可能地超出自己平常的成绩。
首先要养成快速的节奏感,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你的步伐和行动,这不仅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
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人与人在质量、能力(智商)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因此,人发出的能量就取决于其速度。
谁慢谁就会被吃掉。比如:搏击以快打慢,军事先下手为强,商战已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
比尔·盖茨认为: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质量是“常量”,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好以致于难分伯仲;而时间,永远是“变量”,一流的质量可以有很多,而最快的冠军只有一个。任何领先,都是时间的领先!
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对手更快。
下面的这个《羚羊与狮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刚刚划破夜空,一只羚羊从睡梦中猛然惊醒。
“赶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狮子吃掉!”
于是,起身就跑,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来的同时,一只狮子也惊醒了。
“赶快跑”,狮子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会被饿死!”
于是,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奔去。
将时间管理当成比赛会让你受益无穷。
·能让平淡无味的工作变得有趣、生动。即便是最有刺激性的工作中也免不了有乏味的事。
·和自己比赛可以激发心理学上的“满溢状态”的行为。这是一种内在的变化,时间似乎很少,但你的成果却很多。
·改善你的工作质量。对于实现你自己的目标应该像优秀的跨栏选手一样,速度更快、更好,还要求不把栅栏碰倒。
如果你理解了速度的含义,你就会成为赢家。
——比尔·盖茨
管住了时间就管住了一切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做一个善于管理时间的人,不仅你的事业充满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你的人生也充满快乐。
对时间情有独钟的比尔·盖茨,在和友人的一次交谈中说: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经营时间的商人,那他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而如果你管住了时间,那么就意味着你管住了一切,管住了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开车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会不会先不问路或不带地图?时间管理专家认为,每次花少许时间去预先计划,收效将会十分显著。事先花10分钟筹划,事中就不必花一个钟头去想该做些什么事。
赫德莉克在他所著的《生活安排五日通》一书里说:“不要把所有活动都记在脑袋里,应把要做的事写下来,让脑子做更有创意的事情。”
相信笔记,不相信记忆。养成“凡事预则立”的习惯。
善于经营的比尔·盖茨指出,为时间做预算、做规划,是管理时间的重要战略,是时间运筹的第一步。成功目标是管理时间的先导和根据。你应以明确的目标为轴心,对自己的一生做出规划并排出完成目标的期限。
比尔·盖茨说: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是快速完成工作的保障。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企业管理的行家,你得大致计划一下,突破一门课程需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进入管理实践,向内行学习。你若以搞发明创造为目标,就得在学习科学理论、向他人求教、动手制作、实验等几个领域分配好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