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口缓缓转动,瞄准了敌军的营帐和防御工事。
随着一声令下,坦克齐射,一枚枚炮弹带着强大的后坐力呼啸而出,在敌阵中炸开了巨大的火球。
坚固的营帐被瞬间掀翻,士兵们被气浪掀飞,残肢断臂四处飞溅,整个侧翼防线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朱文正亲率的主力部队此刻也沿着山谷东侧崎岖的小路快速推进。
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防弹衣,手持突击步枪,枪身的战术灯在昏暗的山谷中闪烁着冷光。
当接近敌军防御薄弱区域时,朱文正果断下令冲锋。
士兵们呐喊着冲了上去,强大的火力瞬间压制住了为数不多的防守敌军。
装甲运兵车也轰鸣着冲在前面,为步兵提供掩护。
车后的士兵们鱼贯而出,迅速占领了敌军的前沿阵地,向着山谷内部纵深推进。
在激烈的战斗中,士兵李大仁表现格外亮眼。他灵活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手中的突击步枪精准地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当发现敌军的一处火力点对已方造成较大威胁时,他毫不犹豫地低姿快速逼近。
利用地形掩护,一个翻滚来到火力点附近,抬手就是一梭子子弹,将里面的北元士兵全部击毙,但李大仁也遭遇了危险。
一群北元骑兵发现了落单的他,挥舞着长刀向他冲来。
李大仁迅速寻找掩体,利用突击步枪的精准射击,接连击倒了几匹战马。
然而,骑兵数量众多,包围圈越来越小。就在他几乎弹尽粮绝之时,一辆装甲车及时赶到。
装甲车的重机枪发出怒吼,强大的火力将骑兵们逼退,成功救下了李大仁。
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
北元军队虽然在现代化武器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但仍有部分士兵负隅顽抗。
正面佯攻部队继续加大火力输出,他们的榴弹发射器不断地对敌军的密集区域进行覆盖式打击。
朱文正站在战场后方,通过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局。
他看到敌军的抵抗逐渐减弱,下令各部队加快进攻节奏,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在明军的三面夹击下,北元军队的防线彻底崩溃,士兵们开始四处逃窜。
朱文正见状,立刻命令全军追击。装甲车、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们紧随其后,对逃窜的北元军队展开了无情的追杀。
山谷中满是北元士兵的惨叫声和求饶声,曾经不可一世的北元主力部队,此刻已被打得七零八落。
朱文正看着山谷中溃败逃窜的北元军队,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懈怠之色。
他深知脱古思帖木儿狡猾异常,绝不会轻易现身,此次击败的不过是其一支主力部队,真正的较量或许还在后头。
于是,他一面指挥军队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收缴敌军遗弃的武器粮草;
一面派出多路侦察兵,扩大侦察范围,务必将脱古思帖木儿的行踪查个水落石出。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侦察兵便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脱古思帖木儿向其盟国紧急求援,盟国已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来驰援,此刻距离战场仅有一日路程。
朱文正听闻后,眉头紧锁,他深知这盟国军队若是与北元残部会合,局势将变得更加棘手。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多年的征战让他早已习惯在困境中寻找破局之法。
朱文正再次召集众将,商讨应对之策。营帐内,气氛凝重,众将纷纷看向主帅,等待他的决策。
朱文正指着地图,沉稳地说道:“敌军援军虽来势汹汹,但我们也并非毫无胜算。
他们长途跋涉,必定疲惫不堪,且对我们的实力和战术了解有限。
我们要先发制人,在他们与北元残部会合之前,将其击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最终确定了作战计划:
留下部分兵力继续清剿山谷中的北元残兵,防止他们死灰复燃;
主力部队则迅速转移,在盟国援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朱文正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组成突击小队,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