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州级官吏中,除却州牧刺史是空降主管,其他四大史吏都是本地人,一般是本地大族出身,辅佐刺史治理地方。
这四大史吏分别为别驾、治中、长史、功曹。地位以别驾为最,治中次之,长史与功曹又次之。
刘备与世家大族周旋的结果是:乐安郡孙氏孙康任治中从事、乐安郡任氏任恺任长史、平原国滕氏滕宗谅任功曹。
世家人想居高位掌权,为家族牟利;刘备要借助他们治理地方,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互利双赢。
不过世家并不看好刘备,准确来说是因为刘备的上司公孙瓒压迫世家的缘故,不愿意支持刘备。
刘备在政治上的亲信不足,害怕被世家架空,对他们亦是万分提防。
二者间的关系,与历史上的吕布与陈登颇为类似。
地位最高的别驾从事刘备没有任命官员,他挑不出合适的人。
别驾从事的重要性太高,刘备当徐州牧时,糜竺为别驾从事;刘备做豫州牧时,别驾从事是陈群。
可见此职位非亲信、能力卓越之人不可担任。
很显然,他的亲信中目前还没有够格做别驾从事的,青州也没有地位高到刘备需要用别驾从事来讨好之人。
介绍完他们的出身,再说说这几人来自哪朝哪代。
治中从事孙康,晋代京兆人,史学家,曾任御史大夫职务。他的家族由于父亲孙秉没有仕官而使家境中落。
孙康也因贫穷买不起油点灯,然而孙康又特别喜欢读书,且常常读到夜晚。
晚上没有灯,孙康就得想各种办法,如在冬天,他就利用雪所反映的月光来读书。
孙康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他性格狷介,好学不懈,交友不杂。药王孙思邈便是他的后人。
长史任恺,字元褒,乐安郡博昌县人,魏晋时期官员,曹魏太常卿任昊的儿子。
胆识过人,迎娶魏明帝曹叡之女齐长公主,历任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景元四年,司马昭封晋公,出任晋国侍中,受封昌国侯。
西晋时期,累官吏部尚书、奉车都尉,勤劳恪慎,获得朝野赞誉。
功曹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词人。
滕宗谅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初任潍、连、泰州从事,助好友范仲淹主持筑扞堤堰,迁当涂、邵武知县。
庆历七年,滕宗谅由于治理岳州有功,调任为江南重镇苏州知州,上任后不久逝于任所。
滕宗谅一生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任职岳州期间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
这仨人在当时官都做挺高,但也仅限于此,暂且组成刘备的内政团。
所以三人的数据就很清晰了,在一个时代称得上一流,放全史便不值得关注,智力政治都在90左右徘徊。
刘备治下还有诸多世家,例如华家、管家,细细分析其家族代表人物的人脉,不难看出这两个家族才是青州顶流,但他们最杰出的子弟华歆管宁现在都不在青州,刘备便没有许给他们家族太高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