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成大事者必备十条 > 第七章 懂得取舍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放弃(第2页)

第七章 懂得取舍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放弃(第2页)

邛州有个叫阡能的人,与同伙罗浑擎、勾胡僧、罗夫子、韩求等强人,挟持乡民,落草为寇,无恶不作。尚书高仁厚奉命为招讨使,带兵五百名前往征讨。

出发前一天,有个卖饼的小贩形迹可疑,被巡逻的士兵捉住,通过审问,原来此人是阡能派来的密探。

高仁厚叫兵士将密探带到他面前,温和地问他,为什么要当强盗的耳目?

密探回答说:“我是村民,阡能把我的父母妻子都关起来,说:‘你探得真实,就免你一家不死,不然全都杀掉!’我是不愿意做这种事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高仁厚说:“既然这样,我何忍心杀你?现在我放掉你,让你回去救你的父母妻子。然而我成全了你一家,你也要为我办点事,回去告诉寨中盗贼们,就说:朝廷同情你们都是良民,被坏人挟制,所以派高尚书来救你们。如今我来了,你们应放下武器。我会使人在你们背上写‘归顺’二字,放你们回家,让你们各自营生。该杀的只是阡能、罗浑擎、勾胡僧、罗夫子和韩求五个人,此事跟你们无关。”

说完,吩咐把这个密探放了。

第二天,高仁厚领兵来到双流。

把守这里的罗浑擎在双流西面设立了五个军营。高仁厚派人脱掉军服,混入敌营中,用昨日对密探说的话告诉众人。众人听了大喜,纷纷扔了兵器投降高仁厚。罗浑擎见事不妙,仓皇出逃,却被士兵捉住,送到高仁厚跟前。

高仁厚把五座营寨和铠甲兵器都烧了,只留下旗帜。对投降的人说:“原想立即放了你们,只因前面的营寨中不明白我的心意,请你们为我到前面,把背上的字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快快归降。等到了延贡,就可以让你们回去了。”

于是取来罗浑擎的旗帜,倒扣着,每五十个人拿一面旗,使人扬着旗帜大叫道:“罗浑擎已被捉住,送往官府了!大军就要到了,你们快些出来投降,立刻就是良民了,官府不会为难咱们的,保证不会有事的。”

到了穿口,勾胡僧在这里设有十一座营寨。营寨中的人听到双流降兵的话,都争着出降。勾胡僧大惊,拔剑阻止,士兵们群起而攻之并活捉了他,献到高仁厚跟前,穿口的叛军都归降了。

高仁厚就用这种方法,一举获五大贼首,招降了所有匪兵。他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即大功告成,主要是考虑到了那些被胁迫为匪的乡民求生和保护家人的需要。假如他为了摆自己的威风,用武力解决问题,最后即使能够成功,也必然蒙受重大损失。那何必不采用这种对双方有利的做法呢?

卡耐基说,世界上惟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并且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的这种需要。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死活,不管对方的感受,不考虑对方的需求,心目中只有“我”、“我”,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行得开。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呢?这是孩子的想法,不近情理的作为,是长不大的表现。你只要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那种“我”字当头的本性。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很显然,你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

每个人都不可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只有那种“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的人才有可能心想事成。正如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为利益奔走要舍得付出

人在世上行走,都是为利益奔走,正所谓“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什么是利?除了功名利禄等看得见的利益之外,还包括爱、尊重、安全等无形利益。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交易关系。我们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必须付出对方想要的利益。“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交易规则。至于是用金钱换感情,还是用感情换安全,各人可以自取所需,打破交易规则就行不通。

那么,应该由我主动去找别人交易,还是等别人主动来跟我交易?这是一个处世态度和做事方法的问题。有的人说:“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这是一群愿意主动交易、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有的人说:“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一群被动交易、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大凡持积极态度者,主动跟别人交易,成交的机会就大得多,获益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张禄去求见孟尝君说:“衣服常新不理,仓库常满不空,要做到这两点是有方法的,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衣服常新不旧,仪容就整洁;仓库常满不空,家庭就富有。但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您能跟我说说吗?”

张禄说:“希望您显贵了就推举贤人,富有了就救济穷人。这样就能衣服常新不旧,仓库常满不空。”

孟尝君认为他说得很对,反复琢磨他话中的含意,猜想他是想让自己馈赠他财物。于是,就派人送给张禄黄金一百斤、上等布匹一百匹。没想到,张禄却推辞不受。

后来张禄又来见孟尝君。孟尝君说:“日前您教给我‘衣服常新不旧,仓库常满不空’的方法,我借用您的方法,送给您黄金一百斤、上等布匹一百匹,略微补偿您的家用,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张禄说:“即使您竭尽钱财、散尽粮食来赈济我,等到衣服破了鞋子穿了,我还是无法维生,又怎么能够使‘衣服常新不旧,仓库常满空’呢?”

孟尝君问:“那该怎么办?”

张禄说:“秦国是个很闭塞的国家,游说求官的人很难进去。希望您帮我写一封荐书,将我介绍给秦王。我去了如果被任用,这是您给我带来了收入;我去了如果不被任用,只能怪我时运不佳。”

孟尝君说:“好吧!我答应您的要求。”于是写了一封信,寄给秦王。张禄到了秦国,受到秦王重用。有一天,张禄对秦王说:“自从我来到您的国家,田地开辟得更多了,官民治理得更好了。但是您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得到,您知道是什么吗?”

秦王说:“不知道!”

张禄说:“山东有个宰相叫孟尝君的,是个贤人,天下没有急事就罢了,若有急事,他能收揽天下英雄义士,最值得跟他合作交朋友的,大概就是这个人吧!既然如此,您为什么不跟他结交呢?”

秦王说:“好的!”于是派人赠送孟尝君黄金千斤。孟尝君正在吃饭,停下来细细思考,忽然恍然大悟:“这就是张先生所说的‘衣服常新不旧,仓库常满不空’的办法啊!”

孟尝君为张禄写了一封荐书,为张禄铺设了去秦国发展的道路,得到的回报是黄金千斤和秦王的尊敬,收获太大了。这就是花本求利的好处。

在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不愿主动付出跟别人交易呢?这是出于怕吃亏的心理:万一我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不是太亏了吗?

这种担心也有可能变成事实,比如:别人需要帮助时我慷慨相助,等到我需要帮助时对方却置之不理;我对某人热情相待,某人却冷淡以对,好像我要巴结他似的;我真心爱着某个人,她却完全不把我放在心上……诸如此类,都是投入了却得不到回报。

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无论进行经济投资还是人情投资,就像农夫播种一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的,也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不发芽。因为某几粒种子不发芽就放弃播种,如何有秋后的收成?如果每一粒种子都不发芽,那是遇到灾年了,只怪运气不好,不是播种的错。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舍本求利”了!

要有与人共享的理念

物竞天择,争的无非是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似乎是理所当然。但我们要注意,在争取生存空间时,尽量不要威胁到他人的生存,否则必然引发激烈的反抗。争斗的结果,也许没有给自己带来利益,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