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经济学的人生哲理 > 024 八分钱的机票(第1页)

024 八分钱的机票(第1页)

一个聪明的中国留学生小朱在欧洲旅行时,准备从巴黎乘飞机飞回伦敦。如果按正常航班来买票,票价是181英镑,这对不太富裕的小朱来说显然有点贵了。于是他仔细搜寻报纸信息,希望能买到最便宜的机票。结果他做到了。你猜最后机票价是多少?他仅用了6。3英镑!但这还不算最便宜的机票,有一次他从比利时飞回伦敦,竟然只花了0。01欧元,合人民币8分钱!

小朱后来把这种现象写进自己的畅销书《3000美金环游世界》里。

为什么欧洲的机票能这么便宜?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另一个经济学现象:价格歧视。

超级市场里,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便能买到便宜货;提前半年通过旅行社预订的机票价格,与即买即走的机票价格相比,可以相差好几倍;日本汽车远销到美国,竟然比在日本本土的售价还要低廉;餐厅里同样的一桌饭菜,如果客人是最近一个星期曾经光顾过的,就可以打个八折;两个学生即使成绩相当,但贫穷学生却可以得到助学金,实际上是缴了较低的学费……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针对不同的顾客,价格却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您可以说这是“价格歧视”、“不公平”、“不正当竞争”、“欺骗顾客”、“倾销”,也可以说这是“让利”、“优惠”、“补贴”、“扶持”。但经济分析可以让您识破词语色彩的误导,认识市场定价行为本身的意义。

我们来设想厂商定价的情形。价格如果定得过高,虽然每件产品所赚取的利润大,可是能卖出的产品总数很少,总的利润并不高;反过来,价格如果定得过低,虽然能卖出大量的产品,但由于每件产品所赚取的利润小,总的利润也还是低。

事实上,厂商定价的时候,“价格”的高低并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切中要害的是“总利润”,就是说,必须锁定具体的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根据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个恰当的价格水平,使得总利润达到最大。否则,价格高,未必赚;客人多,还是未必赚。

欧洲的机票价格变化多端,不要说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仓座位标价悬殊,就是相临的两个座位也照样可以相差一倍,有时候经济舱的座位就比头等舱的还贵!针对这种现象,什么“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什么“成本决定价格”理论,都是根本没有解释力的。除非你引入“剥削”、“欺骗”等概念。但问题其实还是没有得到解释,只是转成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剥削”和“欺骗”偏偏在这里这么盛行?

从需求原理出发的经济分析是这样解释的:航空公司根据各种“线索”,将乘客加以甄别(即“歧视”),根据乘客对飞行服务的不同需求,制定完全不同的价格,从而在不同类别的乘客身上分别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这些“甄别”或“歧视”的线索,可以是顾客自己声明的,比如顾客开口就要头等舱,显然他愿意为了双脚伸得稍微长一点,或者为了在那十来个小时里独占一个电视屏幕,或者为了在旅途中喝点好酒而多付很多很多的钱。

请注意!这些尊贵的享受本身,并不足以说明超出的价格。实际上,这些额外的享受本身是次要的,航空公司提供这些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以此将那些对价格上涨不敏感的人甄别出来,索取更高的价格。

另外,对于那些不仅临时更改机票,而且不愿意等待后续航班的空位,说走就要走的“要人”们,航空公司还会增收一笔可观的罚款。

还有一些“线索”是顾客不由自主表现出来的,比如顾客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报纸和旅行社之间搜寻,是否愿意提前两个星期甚至半年预订机票,是否愿意耐心填写“里程奖励计划”的表格并随时留意各种优惠活动等等。航空公司根据这些线索,把“闲人”(也就是时间的成本较低的乘客)甄别出来,用低得多的价格吸引他们,从而创造本来不会发生的营业额,增加公司的总收益。

所以,即使卖8分钱的机票,航空公司也不会亏本;相反,敢卖8分钱的机票,正证明了航空公司的精明。中国的企业该学一学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