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经济学的100个故事 > 048 渔王教子(第1页)

048 渔王教子(第1页)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没有继承他的本领。

眼看自己慢慢变老,他很着急,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终于有一天,一个人在听了他的诉说后,想了想问道:“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所以,“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而手把手地教你的员工的做法并不可取,一个人不经历一些磨炼,是很难成才的。大家都知道伯乐能识千里马,可这世上有多少天生的千里马来识呢?所以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应把自己的员工教育、磨炼成“千里马”。

不错,伯乐喜欢研究马,只要让他看一看马的骨骼、形态,他就知道这马是不是好马。他“相”马的本领,可称独一无二,但他的“训”马本领,却少为人所知。

伯乐经常于混杂的马群中,挑选一些体格修长而灵巧的小马回来培训。他首先剪去马毛,让他自然产生御寒能力;少给草粮,让它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每日套上辔缰、修蹄钉甲,让鞍上人骑着它不停地奔跑,还不时鞭打催步,经历各种艰辛环境。由于他培训的马儿经常受寒、挨饿、劳累、鞭打,受不了的都死了。那些天生优良的马就慢慢成长起来,经受得起各种艰辛,别人养的马肥壮而雄风赳赳,却跑数里就气喘如雷;伯乐的马却身长步大,能跑千里而不倦。因此提起“良驹”,就一定与“伯乐”并列,套句现代俗语,伯乐驯马是“精英筛选”,用艰苦的环境培训激发马儿的本能,使之成为良驹。

企业员工处于激烈竞争社会里,不经过刻苦的锻炼阶段是不容易成为优良人才的。不仅如此,管理者有时候还要创造一些机会让员工接受磨炼。因为在更多情况下,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比来自他人的告知要有效得多,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会把这种经验很自然地贯彻下去。

在泰国,常常会看到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就能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管理者要明白,小象是被链子绑住无法挣脱,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想不到挣脱。其实,不管怎么培训,目的都是让员工养成勤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然后把这种习惯自然而然地持续下去。这样,管理者就真的可以一个礼拜有四五天都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了——因为没事做嘛——公司的那帮家伙都做得很好,用不着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