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复的力量作文600字初中 > 第一章 我们因何重复(第1页)

第一章 我们因何重复(第1页)

重复之美

重复是一种专注,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并不会立刻就看到成果,然而这正是专注的魅力,它的力量可以将不可能变作可能。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

福楼拜没有回答,接着问:“那么你有些什么特长呢?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他转而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并没有爱好或者特长,连我们的个人简历都不知道如何填写,那上面的答案大多千篇一律。其实,真正的特长便是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之后,可以对其中的奥妙了然于心,这件事就是你的特长。

后来,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样一个处处讲求能力的时代,我们也许经常会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也许你会发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手上挂一串珠子,一面把玩一面不语,似乎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宁静。当走在曾经喧嚣的街头,很多曾几何时在夜色中灯火阑珊的酒吧也不知何时悄悄改头换面,成了可以供人窃窃私语、小酌怡情的咖啡馆。

当下的人们,越来越浮躁。幸运的是,聪明的人类是善于思考的,那些聪明的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浮躁并不是长久之计。当人们正在向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向发展,追求的是金钱与欲望的最大化,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尝到甜头,这样内心满是焦虑的工作状态,开始让我们的幸福感降低,那种内心的安稳,以及对于工作和生活的专注开始慢慢离我们远去。

梁启超曾说:“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若要在自己涉猎的领域中站在精通的高位,并慢慢实现预想的目标,离不开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许,当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一种控制自我内心世界,力求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正如我们常常说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这种修行里,我们的心性也是可以锻炼的。重复,正是我们锻炼心性和自控能力的一种方式。重复,可以铸就美好。培养自己拥有“重复”的能力,即是改变浮躁状态所要做的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情。

有一个孩子,他家境贫寒,无法上学,每天都只能到山上放羊。一次次地放羊,让他发现了以往忽略了的美景。他向远处望去,只见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好一派怡人的绮丽风光!于是,这个孩子萌生了一个念头——将眼前所见的美景画下来。就这样,他走上了“画家”之路。可是,因为家庭贫穷,没钱买纸和笔,他只能在放羊时折些树枝当做画笔作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画出的作品越发惟妙惟肖,最终,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画家。

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当找到了那件可以坚持专注最久的一件事情,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好,它也将会化为我们的特长。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猴子变人的这种进化方式最被广泛接受。人类从猴子到人,开始有了思想,开始明白不能再上蹿下跳地生活,也正因如此,人类一如猴子一般很难有闲下来的时间,因为一旦闲下来,思想就会飘到别处,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胡思乱想。如果没有足够的事物填补我们生活中大段的空白,就会有千奇百怪的情绪闯入我们的生活,这些情绪基本很难为我们提供正能量。

对于越来越多繁冗复杂的工作,我们并未发现,当自身完全投入其中时,往往也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保护。我们一旦将大多数时间投入到面前工作中,或者茶余饭后的爱好上时,便没时间去考虑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没时间去在意所谓生活带来的迷茫。专注我们的工作,或者哪怕专注于我们沉迷的一项爱好,久而久之,它就会令我们生出无限的荣誉与自豪感。

通过聚精会神,只面对眼前事物和自我的方式,我们的个人技能和精神控制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而当我们专注于那些并不喜欢的工作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成果,同时还有对自己注意力、精神力的控制。

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只狗同时追赶几只野兔,必然一只也抓不到。”同样的道理,在中国被我们演绎成了小猫钓鱼的故事,人人皆知,真正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收获到我们所期望的成果。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重复的效力,不仅仅外显于我们脚踏实地的生活中,同样还存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之上。很多知名企业,就是一部部专注经营的MBA案例,如华为的通信、格力的空调、万科的房子。

很多人在提到一些大企业时,首先会想到它们的用心打造出的拳头产品,这是专注的表现。而万科,更是企业专业化经营的一张学习名片。

最初,万科是靠经营办公用品起家的,后来才渐渐形成商贸、文化、房地产、文化传播四大经营机构。单从表面上看,万科的业务在不断扩大。而事实上,当初万科的多元化常常处在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因为它所涉及的所有项目规模都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

发现问题的王石开始带领万科转型,逐步把其他项目剥离,专注房地产住宅市场,将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集中在房地产上,这才一步步使房地产业务恢复为核心主业,从而获得了持续竞争力,最终成就了万科二十多年业绩持续增长的传奇。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所以无法专注。其实,喜欢与不喜欢,并不是成年人的处世方式。反倒是,如果你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一件事情上,周而复始,纵然一件事曾经在你眼里索然无味,也极有可能带给你惊喜。

2。让梦想成真

如果有人问你,你重复做过什么事情?或许最简单的回答即是每天一成不变的朝九晚五和每天固定要吃的一日三餐,这些人生中的琐碎大概并不让你觉得乏味,因为在重复中,你已经习惯了,而这也是重复力量的另一种表现。

科学家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人们现在接触到最多的人工智能的重要理论也源自于他。他对计算机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即图灵机的概念,而对于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他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图灵测试”。

有人说,如果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么它才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和人没有区别了。图灵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计算机界的第一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

回顾学生时代,图灵的科学天赋和求学态度就被他的家人和老师们看在眼里。那时的图灵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却从不肯屈就于现成的理论。每一次学到新的理论内容,他总要一次次地重复着对这些理论进行试验。

1936年,图灵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这里,他的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同年9月23日,图灵24岁,这一天他登上了改变全人类命运的丘纳德白星航运公司的“贝伦加利亚号”。图灵的母亲Sara陪他坐火车,一直送他到船上。在图灵的行李中,有他最重要的珍宝,一直由母亲帮他保管,这珍宝就是装在木箱子里的一个沉重的黄铜六分仪。图灵的母亲曾回忆说:“在所有笨重的行李中,他让我拿着一个老式的六分仪箱子。”让人尚未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图灵将加入约翰·冯·诺依曼在普林斯顿大学法恩楼的团队。

与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冯·诺依曼一样,图灵的知识结构也深深受到了大卫·希尔伯特的影响。希尔伯特留下的“判定性问题或决定性问题”这个重要理论,让图灵陷入深深的思考。图灵开始考虑,在特定系统(比如,由基本逻辑或算术公理定义的系统)中,任意精确的机械程序是否可以将可证明的和不可证明的语句区分开来?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答。

每一个涉及相关领域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提出这个问题,也需要在数学上定义机械过程的直观概念。

1935年春天,冯·诺依曼访问剑桥期间,图灵参加了麦克斯·纽曼讲授的数学基础课程,首次注意到判定性问题。希尔伯特提出的挑战让图灵直觉地认为,只要经过反复的尝试,理论上是可以证明排斥严格机械程序的数学问题是存在的。

然而,图灵的论证直接却也并不好做,因为他要抛开所有的假设,从头开始。这也就意味着,他此前所有的重复工作都得再来一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担任图灵助理的杰克·古德曾说:“极端独创性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将庸人口中的真相视为真相。”据他称,独创性可能比智力更重要,而图灵就是很好的证明。

图灵可以在不间断的试验中发现许多问题所在,他善于使用生活中的许多具体事物(比如练习本、印刷油墨)论述和控制论证的方式,这些论证无不体现了他典型的洞察力和原创性,人们不禁纷纷赞许这个思维灵活的天才。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偶然的,那么通过问题产生的创造力则绝非偶然。1935年,图灵开始萌发了关于计算机的设想,这在当时并不意味着造出一台计算机器,而是为全人类的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这个具有思维的机器具备了铅笔、纸张和计时的功能。图灵的想法很简单,数字是可以通过机械的转换落实于现实中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