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老实人致命缺点 > 第一章 老实人缺口才(第1页)

第一章 老实人缺口才(第1页)

老实人经常是有口难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往往太直率,不会讲究技巧,这使他经常被别人认为是木讷,或者是说话得罪人。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需要改变表达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表达和沟通技巧,使自己妙语生花,左右逢源,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老实人说话经常惹麻烦

老实人说话不看场合、不分对象、不择时机,心里想什么,就直接道出来。常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许多人,给自己无形中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老实人之所以会遇见这些麻烦,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有:其一,老实人说话做事,往往只讲出发点不问归宿,只谈目的不看结果,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不足;其二,老实人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所以不懂得有区别有策略地对待各种人和事,他们千篇一律的处世方式在大千世界里难免要四处碰壁;其三,老实人对人的心理把握不够,在这种知己不多而又知人甚少的情况下,吃败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好比是在黑夜里乱放箭,你知道哪一支伤到了谁,而报复者的箭又来自何方。

中国有句很朴素的民谚,叫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而老实人往往把这种灵活性与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曲意奉承等反面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我们仅仅有一个良好的动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保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去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展了自己,又完成了事业,达到人事两成的圆满结局。而不了解这种必要性,一意孤行,则难免出师不利落个可悲的结局?

老实人启蒙:

中国有句很朴素的民谚,叫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

要直爽但不能要直言

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说话直爽,常被人们当作一种优点。但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到欢迎,而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人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与人说话,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都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一些策略,说话直来直去,肯定会伤害到朋友、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他们只图一时之快,不讲方式方法。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白,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就会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一时难以接受。对方的自尊心被伤害,当然会对你有意见。

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地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在工作中,为什么对许多事领导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爱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不仅难以获得上级的肯定,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有一个单位,上司在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长篇大论之后,上司照例问问各级主管有没有意见。正当众人都静默无声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立刻站起来,提出他的看法,并针对计划的弊病,说得口沫横飞,最后还提出了另一项改革计划。不用说,等待这位老兄的结果可想而知。

上司既然会在会议中先提出计划,就是摆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决时,全部没意见通过。表决当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则在计划公布之前,他自会先私下征询部属的意见。如果是公开要各级主管做评估时,千万可别当真,他只是给大家面子而已。换句话说,上司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准有意见。

因此,要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必须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地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至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了难。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柬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五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也算是待人处世高明的“说话会拐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另外,说话会拐弯,还体现在巧妙劝说上司改正自己所做出的错误决定,让上司从你拐弯的话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古语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话,都可能使臣民人头落地。因此,聪明的臣子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与其说直来直去的人是豪爽,还不如说他说话做人太简单。直语易伤人,何不绕个弯。同样的表达,同样的目的,绕一个弯儿就能圆满,何必弄得目的达不到还得罪了对方。

老实人启蒙:

你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同的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指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直率人。

说话需要投其所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雪亮与一位优秀的推销员一同去拜访他的一位大客户。没想到,几个人一见面谈得并不是生意,而是美国NBA的乔丹与卡尔·马龙之战。由于跟想象的情景相去甚远,雪亮一时间无法接受。雪亮和这名推销员是老朋友,在多年的交往之中,雪亮从来不知道他对篮球那么感兴趣。

事后雪亮特意问他:“我从来不知道你对篮球如此热衷。”

听完雪亮的话,他笑着回答说:“相信你也知道,干我们这一行的必须设法迎合顾客的兴趣。说穿了,推销员就像是一条变色龙,必须配合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以便避开困难,求得生存。因此,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必须去了解顾客的兴趣和关心的事项。唯有如此方能取得好业绩。”

雪亮又说:“我还是不明白!因为我看你在谈论篮球时神采奕奕,像个大行家。事实上,我知道你对篮球并没有多大兴趣。”

“不是的,现在我对篮球的确是很有兴趣的,这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您不知道,我对足球也非常擅长,要知道,现在有成就的男性绝大部分是足球迷。”

“事实上,我比较喜欢高尔夫球,但那位客户是十足的篮球迷。所以,去拜访他之前,我一定会先翻翻报纸,了解各队的近况。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以讨好的话题去获取对方的心罢了。现在,我们能处得像好朋友似的,就是拜篮球所赐。而我的竞争对手之所以会落败,可能就是因为他从来不看报纸的体育版。”

投其所好定律要求我们在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尊重对方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干杯少。

懂得投其所好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一个和你没有任何共同话题的人,又怎么可能和你继续谈论生意。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独生子欲将牛牵回牛棚,但他们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牛依然不肯进去。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仅拿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就将牛引进了牛棚,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钓鱼时用的鱼饵,不是你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鱼最喜欢吃的食物。当你与客户交谈沟通时,不是你想卖什么?而是他想买什么?不是你想说什么?而是他想听什么?只有“投其所好”,才能把事办好,才能完成任务。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文武百官为乾隆皇帝送礼,有的送金银,有的送珍宝,唯刘罗锅送了一桶生姜,而乾隆独独龙颜大悦,赏赐刘罗锅黄马褂一件,穿着煞是风光,似乎白得了面子。

其实,刘罗锅并不是拍马有术,而是深知投其所好的妙处。试想,在乾隆皇帝的眼里,养这么多的官吏,不是为了搜刮天下财宝,而是为了保爱新觉罗氏的江山,独刘罗锅的那“一统(桶)江(姜)山”才体察了皇帝内心的初衷与苦心,这才保全了他的面子,赏赐了刘罗锅。这就是人脉高手善于洞悉、处理人际关系的奥妙所在。

冯先生是深圳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在他刚刚创业的时候,人们对私营企业普遍还存在有一定的偏见,这使得冯先生的企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要想拿到各种批文还有一定的困难,这一点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他曾经对他的朋友说:

“在多次拜访国土局某局长失败后,我想再这样做,我将永远失败,在研究了人际关系并反复思考后,我想我应该找出对方喜欢的东西,来一个‘投其所好’。”

“一天,我又到局长那里拜访。这一次,我学会了观察,我有了新的发现——局长办公座位上方有一幅巨大合影,是局长同余秋雨先生坐在沙发上交谈时候的合影。”

“孙局,我一直想请余秋雨先生帮我签个名,但从未如愿,我听说,您跟余先生关系非常好,您怎么会跟他那么‘铁’?”

“这一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孙局长的脸色马上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