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问不如好人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曾于1924年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他们发现,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在,“人际关系”一词由此而生。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影响人生成功的因素中,专业技能仅占15%,人际沟通能力要占85%。因此,我们说“好学问不如好人缘”,绝非夸大其词。
好人缘是借力的关键。一个人素质再高,如果他只是将本身的能量发挥出来,不过能比常人表现得好一点而已;如果他能集合别人的能量,就可能获得超凡的成就。要想借人之力,这就要有好人缘。
正因为如此,有好人缘者在社会上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公司在招聘高级管理者时,要考查他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人缘,能力再强,不能录用。如在人际关系上有超群的能力,有非常好的人缘,其它条件都可放宽。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的股东兼总经理,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其实他以前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他实在是人际关系的天才,人缘极佳。他之所以能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是因为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了他在企业界的盛名和极佳的人缘。好人缘给莫洛带来的是地位和事业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是良好的经营业绩。
吉福特是一个小职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对人说,他认为人缘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人缘在一切事业里,均极其重要。
好人缘为何如此重要呢,其实不难理解:一个人缘不好的人,大小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强,能做多少事?再说,人是社会中的人,生活、办事无时无刻不与人交往,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与支持,甚至会处处遇到阻挠,让他有力无处使。反之,一个善于交往、人缘很好的人,就算他能力平平,但他能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往往是这样的人,办起事来如顺风行船,很容易达到目的。
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活到老学到老也有学不到的东西,要想做事,只能借他人之力完成。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好人缘。
好学问不如好人缘,这是世界成功的人士的共识。
著名青年企业家王英俊说,在商场中,你不想在竞争中垮掉,就必须懂得广交朋友,善于用“情”。
王英俊领导的英俊科贸有限公司有很多外国朋友。其中,既有外国企业家,也有外国的一些著名人物,如美国人斯通和日本人竹下登。
英俊公司刚刚成立,王英俊向斯通发出了邀请,他答应斯通:凡有利于中美友好的事,我都做;凡不利中美友好的事,我都不做。从此斯通多次访问英俊科贸公司。在斯通的帮助下,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王英俊很注意人情的投资,一次,王英俊接待一位从西德来的客人,下飞机时恰逢大雨,那位客人浑身都湿透了。王英俊一见,立刻让人把客人的衣服拿去,弄干、烫平,10分钟内送还。后来王英俊与这位客人的生意谈得非常顺利。
王英俊还特别注重私人友谊的维护,他常常做一些超越公务关系、表示私人友谊友情的举动。日本企业家竹下登一次对王英俊说,最近一个时期太紧张,突然脱发。王英俊回国后,立即买了20瓶毛发再生精送给竹下登,此外,他还送给一位日本企业家一件中国瓷雕,在一只瓷盒上刻上了这位企业家的照片。这些礼物并不贵重,它只是表示了王英俊的友情,王英俊称之为“动脑筋的礼物”。
有人说:人生如战场。但人生毕竟不是战场,无论在商场还是在职场,用心、用情比斗智斗勇还有效。做事先做人,既要讲究游戏规则,更要讲世故人情。一味讲规则,板起面孔公事公办;或者,一味讲利害,扳起指头精打细算,一定做不好人办不好事。
好人缘的得来不是靠阳奉阴违的周旋,要靠与人相处的真心相待,信任与合作,是建立好人缘的关键。
巧妙借用他人声望
借用他人的声望来加强自己,不仅现代人会做,古人也早已认识到并加以实践了。
刘邦称帝后,宠爱戚姬。戚姬依得宠之势,渐生夺嫡之心。于是,日夜在刘邦面前颦眉泪眼,请求废掉太子刘盈,更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由此,引起了汉初吕后与戚姬争夺太子的风波。
汉十年(前197年)夏,刘邦召集群臣,正式提出了废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众臣的反对,未能如愿。
吕后闻讯后,心中十分恐慌,怎样才能保住己子储君地位呢?数日苦思,仍未想出良策。有人面见吕后说:“张良素来足智多谋,且得陛下信任,皇后何不去问计于张良?”吕后闻言,顿开茅塞,急忙派兄长建成侯吕释之去向张良问计。
吕释之见到张良,说:“君为陛下谋臣,向来多谋善断,今陛下想废立太子,君还能在家高枕无忧吗?”张良听后,心感不快,但又知来人不好得罪,于是说;“从前,陛下常处危急之中,能用臣计;今天下已定,如因爱心而要废立太子,本是父子骨肉之间的事,虽有像我这样的臣子,又有何用?”吕释之见张良有意推托,就胁迫他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好说:“当今陛下仰慕而又没得到的只有四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这四人;年龄已高,因陛下轻士善骂,逃匿商山隐居,号为商山四皓;发誓不为汉臣。公可卑诚厚礼,持太子书信,遣能言善辩之人,前生商山聘请。如四皓肯下山相助,且常随太子出入朝中,太子地位就可保了。”吕释之听完,辞别张良,回报吕后。吕后闻计,心中大喜,立即派人去请四皓。四皓见来人心诚,答应下山,面见太子。及到长安,太子刘盈待四人如师尊,四皓只好留住都城。
汉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因有病在身,想让太子领兵讨伐。四皓知道后,找到吕释之说:“我们到此,是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领兵,这样,有功不能赏,无功却要有罪,储君之位就危险了!你可叫皇后去面见陛下,就说:‘英布是天下枭将,叫太子统兵,众将定不肯用力,如同令羊将狼。英布知道后,定会挥军西进。陛下虽有病在身,但如抱病亲征,诸将不敢不尽力,定会平定英布’。”吕后照计行事,刘邦只得亲自引兵东征。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刘邦打败英布后返回长安,又提出废立太子。因叔孙通以死相谏,只得暂时放下。
一日,刘邦置酒宫中,令召太子侍宴。不久,刘盈奉谕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楚楚,心感奇怪,问道:“四老为何人?”四皓不待刘盈介绍,依次向前施礼,各自通报了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请公等数年,公等避我不见,今日为何来到长安,跟从我儿?”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爱骂,臣等不愿受辱,为此不来。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贤者都愿为太子引颈去死,臣等所以前来辅佐太子。”刘邦闻言,长叹道:“公等肯屈身辅佐我儿,我还有何言可说?还望始终维护;造福天下!”宴罢,四皓随刘盈离去。刘邦急,忙唤来戚姬,指着四皓远去的背影说:“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成,再难动摇了!”说完,借酒高歌,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罢又歌,声调凄怆!自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借助名人威望,巩固自己地位,发展自己事业,古来有之。张良叫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所用正是这种谋略。果然,四皓辅佐刘盈后,刘邦见众望已归太子,怕硬行改立如意,得不到众臣支持,会动摇刘氏江山,为此打消了废立之愿。在汉初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吕后战胜了戚姬,保住了刘盈的储君地位。
让有声望的人帮助自己说话,不但可以加强自己的可信度与美誉度,还可以巩固自己地位,为发展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贵人
人总是从陌生到相识。你的某位贵人,过去肯定是一个陌生人。那么,现在你遇到的某个陌生人,也未尝不会成为你日后的贵人。如果你有这样的理念,谦逊恭敬地对待每一个人,你永远都不泛助你人生起飞的贵人。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对老夫妇来到一家旅馆,要求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