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切事情都可以以时间为标准来计量,价值以劳动量计算。可是,人却不同。我们不能以人数的增加来使劳动时间增加。我们能够用于思想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最多也就24小时,再有办法的人也无法获得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果我们想早日获得成功,就丝毫也不能浪费宝贵的思考时间。
一个常常自寻烦恼的人,经常会懊悔自己以前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败。无形中,他宝贵的时间也就被他在唉声叹气中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失败不是百分之百的不好,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人本来就要在一生中经历许多失败。但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之后,就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
我们中许多工作勤奋的人正在为遥远的将来而寝食难安:不好,我就要被革职了;我的薪水不涨可别人却获加薪了;一个月后公司又要进新人了……有这种毛病的人,最好尽快改正。因为遥远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我们谁也不晓得,再怎么多虑,也无补于现在。你只不过是在蚕食你宝贵的思考时间而已。
未来如何,主要是依赖于你今天的努力。今天的努力,又依赖于今天切实的思想,切实的工作。不要让多余的胆怯在你的心上投下阴影,你才能专心工作,追求未来的成功。人生是创造的,不要有对抗别人的意识存在,只要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就可以了。
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个人成功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因为只有自制才能出色,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
我们通常爱说:“做自己的主人”,但到底怎么做,却又困惑着很多人。有一条必须承认:成大事者都是真正做自己的主人的人,他们都走在自己拯救自己的道路上。只有自我控制的人,才不会对周围充满恐惧,也只有自我控制的人,才不会在青年时期浪费掉大量光阴而不为事业而奋斗。自我控制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一个身处逆境却依旧能含着笑的人,要比一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溃的人获益更多。处逆境而乐观的人,才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质。有好多人往往一处逆境,便立刻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深恐达不到他们的目的。
阻碍人类成功最坏的敌人,便是思想的不健康,便是以沮丧的心情来怀疑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中的一切事情,全靠我们的勇气,全靠我们对自己的信仰,全靠我们对自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惟有如此,方能成功。然而一般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或是碰到沮丧的事情之时,或是处于充满凶险的境地时,他们往往会让恐惧、怀疑、失望的思想来捣乱,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多年以来的计划毁于一旦。有很多人如同从井底向上爬的青蛙,辛辛苦苦向上爬,但是一旦失足,就前功尽弃。这样平时再勤奋有什么用呢?这种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
一个在思想心智上训练有素的人,能够做到在几分钟内就从忧愁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但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是:不能排除忧愁去接受快乐;不能消除悲观去接受乐观。他们把心灵的大门紧紧地封闭起来,虽然费力在那里挣扎,却没有什么成效。
人在忧郁沮丧的时候,要尽量改换自己的环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对使自己痛苦的问题,不要过多考虑,不要让它再占据你的心灵,而要尽力想着最快乐的事情。对待他人,也要表现出最仁慈、最亲爱的态度,说出最和善、最快乐的话,要努力以快乐的情绪去感染你周围的人。这样做以后,思想上黑暗的影子,必将离你而去,而那快乐的阳光将映照你的一生。
有所创造的人,有极大成就的人,都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他们的心智、精神和目标能够达到协调一致,而内心混乱的人一定会失败,因为他们不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一切似乎都远离他们而去。他们不够坚定,他们方向模糊,他们的冲击力必然不足。
一个人必须要首先能控制自己,然后他的为人处世的每一个因素才能够协调一致地运作,发挥出最大功效,然后才能成功。
你要控制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要从生活中得到你所要的东西,你首先要控制你努力的方向。还有,要知道你想做什么、你做什么最好也极为重要。这是集中精力和组织起来的一部分。对这一切还必须加上深深的欲念,一种驱策力,愿意去工作,永不放弃。而不要以为只要你工作的时间比别人长,你比别人干的更累,就能得到更多的回报。生活中,我们常见到那些不能控制自己脾气的人,他们总是使人难堪、窘迫,甚至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是一种对人对己都非常有害的性格。
每个人都应当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使自己从常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但是,如果他不能自律,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他不能自控,就根本别想管好别人,把握住局面。
保持情绪的沉稳平静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镇定”的人一定比那些容易激动、过分急功近利、匆忙如蜜蜂的人更能够享受生活。
马卡斯·奥里欧斯曾说:“不要因为事情的变化而使你烦恼易怒,它们不会注意到你的烦恼激怒。”还有:“为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而惊骇是多么的滑稽可笑。”不要烦躁,不要发怒。要运用你的幽默感,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静待事情的过去,因为没有一样事情会永远不过去的。
林肯总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总在自己书的一角保存着最近发表的幽默故事。而每当疲劳、厌倦或者沮丧的时候,他就拿起这些故事,读上一两篇,他的疲惫和困倦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这也会给他带来更愉快的心情。
镇静、安详、温文,不要让任何事物激怒你,不要让任何事物扰乱你,来什么就安然接受什么,以镇静的态度处之。要过成功的生活,这些都极为重要。只有具有这样高度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才能够具有理性的思考能力,并且可以战胜紧张和压抑。然后不论有什么事情落到他头上,他内心的镇定和平静就可以把事情理出个头绪,而且把事情做好。
这也是工作的效果问题。勤奋的人最应关注的是,你的工作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因为付出和回报不一定完全成比例。想要让你的耕耘得到最好的收成,你应该重视你对生活整体的控制,使一切按你的意愿进行,而不是偏离轨道。
形成自己的生活节奏
生活好比一部交响乐曲,有快慢、强弱、张弛等交替出现的旋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有的人无论干什么,都是手脚利索,效率极高;有的人则慢慢腾腾、磨磨蹭蹭,效率很差。犹如音乐中的节拍,前者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后者一个四分音符唱一拍。前者比后者快一倍。由此推而广之,人们如果能把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走路等全部生活节奏都由原来的“四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那么,人们要多做多少工作呢!
现在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离开了“快”,其价值就不免七折八扣,甚至等于零。市场上,一个信息获得的迟早,可能使一些企业财运亨通或倒闭破产。科学技术上一个新发现或发明公布的先后,可能影响到首创权,或者专利的归属。
快节奏工作的第一法则是具备工作的动力。懂得如何去激发它、如何去节俭地集中地使用它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具备它。
控制时间过剩 英国社会学家巴金生在《巴金生定律》一书中指出,如果高级科技人员时间过剩,就会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以致去开拓那些有害的产品消耗时间来愚弄自己,或者成为一个干什么都慢慢腾腾的慢性子。但时间过剩并不可怕,它的产生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人对于时间的需求绝不可能是始终如一的。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地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
养成习惯,始终不要懈怠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在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之前,又总具有某种回归的本能。正如鲁姆士所说:“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所以快节奏习惯在形成之前,不能有丝毫懈怠。
常敲警钟,推动工作 一些时间研究专家,指导人们常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我现在知道六个月后我会突然失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在这之前我该以怎样的速度工作;每天的生活都当做自己第二天就要死亡那样安排。著名女学者海伦·凯勒,自幼因猩红热瞎了眼睛和聋了耳朵,她在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文章中,向认为来日方长,不珍惜今天的光阴,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庸碌之辈敲响警钟。作者机智地设问:“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用这样的问题启发人们去思考,呼唤人们快节奏地工作,把活着的每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以便充分地显示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