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的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斗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宋襄公为了自己所谓的“仁义之师”,对楚军一让再让,致使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其实像宋襄公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还有,最为典型的就是楚汉之争,本来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项羽在关键时刻,却来个“妇人之仁”,放刘邦一马,放的结果是虎归山、龙人海,项羽最后只能“霸王别姬”。
仁义和忍让不是说不应该有,而是在施予中要认清对象是否值得去给予。
善良不能盲目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要是没有深悟世事老人的相助,东郭先生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狼正是看准了先生善良可欺的本性,才会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竟然要对自己有恩的人下手。要是从更深一个层面来讲,东郭先生自己也难辞其咎,在狼的步步紧逼之下,先生一次又一次的作出了退让,前后犯了三次错误。其一,在狼提出救命的时候,就应不假思索的予以拒绝,这样不让狼有逃生的机会;其二,在赵简子赶来的之际,将实情全盘托出,这样也就万事大吉,但是愚得要命先生再一次对狼作出了退让,误以为自己菩萨心肠,好事做到底。其三,在狼提出要吃掉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幻想,敢于和狼做正面斗争,而不是去和狼讲道理,问什么自己该不该给狼吃,现在看起来就是无理取闹!所以,对付天性本恶的狼,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要抱有多大幻想!
善良的人,讲究的是你敬人家一尺,别人让你一丈,但是对恶性难改的人来讲,这条原则就不适用了,你的退让只会换来他的得寸进尺。
透过表象看真相
一个爽朗的夜晚,晓敏和室友走进学校旁边的夜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小玩意,他们不禁怦然心动,钱包里的兄弟也一个个阵亡了。随着人流,他们一直往前走,在一个卖插座的小摊前,他们再一次停住了脚步。
室友需要一个插座。摊主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壮年。他的个头不是很高,凌乱的头发看上去有许些灰尘。在霓虹灯的映照下,他的蓝布中山装格外引人注目。晓敏和室友都觉得在这里买东西不会上当。这年头,诚信好象被人踢进了太平洋。
晓敏和室友开始挑起插座,摊主则站在旁边,带着有几分勉强的笑容,说着同样的几句话。“我的货没有假的”“价钱很合理的”。让人觉得祥林嫂又回到了人间。
挑了半天,晓敏这才发现这里没有适合他们寝室用的那种型号。晓敏抬起头,刚想跟摊主说不买了,但是看到他的眼睛,透露出来的是真诚和几分苦涩。晓敏一时开不了口,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室友。可是她,和晓敏一样,没有勇气,也不想说出那样的话。
最后,晓敏和室友决定做出让步,给这位面善的摊主一个面子。
摊主露出了轻松的微笑,摩挲着干瘪的双手,应允给他们便宜一些。
摊主也不失时机的进一步为自己的东西作宣传,“其实不瞒二位,这插线板在正规商场的话至少需要二十元一个,我看你们这么有诚意,我就收你们十五元一个。不过你们最好来两个,这样我才不至于损失太大!也算是帮我忙。”
这插线板对于晓敏本来不是太实用,但是这位老实巴交的摊主这么说了,感觉好像又盛情难却,再加上他那双期盼的眼神,让人都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做个顺水人情了。
这样晓敏和室友也没有再犹豫,匆匆的把钱给了他。花钱买了两个。谁叫遇上的是像晓敏这样富有同情心的“顾客”?
然而事后,并不像摊主说的那样,两个根本就不能用。
虽说事不是很大,但是晓敏为她的善良,付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代价”,在摊主一副伪善的面具之下,晓敏和室友做了妥协,做了一件他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这位摊主也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才使他有机可乘。为此,晓敏和室友事后不禁哀叹道:“希望此事之后,失一堑,长一智!”
表象有时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有时它也会迷失人的眼睛,在它的迷惑下,有些人总是一让再让,直到他们意识自己确实错了,才会回头。
“妇人之仁”不能有
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逮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感到非常不忍,便放了这只狼,想不到这只狼在猎犬回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原不应该被狼的话感动的!”
一个人的恶行也许会因为“妇人之仁”获得宽恕,但有时“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更多恶行,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有时“妇人之仁”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抱有“妇人之仁”的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郑国,作为郑国盟国的楚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楚王派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向宋国杀去。
宋襄公与司马子鱼紧急研究对策,司马子鱼问宋襄公靠什么取胜,宋襄公回答说:“楚国虽然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从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却战胜了殷纣王的上万军队,靠的完全是仁义。”
于是,宋襄公在战书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双方在泓阳交战,又命令制作一面大旗插在大车上,旗上写着“仁义”二个大宇。司马子鱼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说:“战争本来就是谋略运用与厮杀,如今却说仁义,我不知道我们国君的仁义在什么地方?上天夺去了主君的灵魂,我认为已经很危险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国家灭亡就万幸了。”
楚军成得臣在泓水北岸驻扎,大将斗勃请令说:“我军应五更时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战阵攻击我军。”成得臣一笑说:“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极,—点也不懂兵法。我军早渡河早交战,晚渡河晚交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亮以后,楚军才陆续开始渡河。司马子鱼请宋襄公下令出击,并说:“楚军在天亮才渡河,过于轻敌。我们应该乘他们没渡完,冲上前去厮杀,以我们全军攻击他们的部分,如果让他们全部渡过河来,楚兵多我军少,恐怕不能得胜,您看怎样?”宋襄公指着那面“仁义”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个字了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乘敌军渡一半而出击的道理?”司马子鱼又暗暗叫苦。一会儿功夫,楚兵全都渡过了河。成得臣戴着精美的帽子,上面扎着玉缨,上身绣袍,外着软甲,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士兵东西布阵,气宇轩昂,旁若无人。司马子鱼又对宋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尚未形成队列,现在立即击鼓进攻,楚军一定会大乱。”宋襄公往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呵斥道:“呸!你贪图一次冲锋获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万代的仁义之名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乘敌人没列成阵就进攻的道理?”司马子鱼只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摆好阵势,只见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军人人面带惧色。此时,宋襄公才下令击鼓,楚军中也响起战鼓声,宋襄公自己举着长矛和护卫的官兵催马向楚阵冲来。
成得臣见宋兵来攻,暗自传下号令,打开阵门,只放宋襄公一阵车马进阵。经过一阵冲杀,宋军大败,那面“仁义”大旗也被楚军夺走。宋襄公身上受了许多伤,右腿中箭,折断了膝中之箭,已站不起身来。幸好司马子鱼起来,把他扶到自己车上,并且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奋勇向外冲出。等到冲出楚阵,护卫的官兵已没有一个活着。成得臣乘胜追击,宋军大败。司马子鱼与宋襄公连夜逃回都城,不久,宋襄公伤重而亡。宋兵死的人很多,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聚在一起讥讽宋襄公,埋怨他不听司马子鱼的话,以致有此大败。令人可笑的是,宋襄公至死不悟,对于国人的埋怨感叹道:“君子不伤别人,不擒拿头发黑白相杂年纪大的人。我要用仁义带兵,岂能仿效这种乘人之危而行动的事情?”简直迂腐到了极点。凡是敌人,能俘虏的就应该俘虏,还分什么年纪大年纪小?受了伤的敌人而不放下武器,你不杀他他也不杀你吗?何况当时宋军正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哪里还谈得上杀楚军的伤兵和俘虏楚军呢?举国上下,没有不讥笑他的。
忍让在有的时候,它能化解矛盾,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有的时候,若把忍让的对象搞错了,只会陷自己于不利。
老实人容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