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菜根谭人生解读书籍 > 第七篇 解读菜根谭的生存智慧1(第2页)

第七篇 解读菜根谭的生存智慧1(第2页)

如果人人都去把美国,俄罗斯,中国核武库的原子弹拿出来乱扔乱炸那地球还不毁灭?如果象阿基米德说的给他一个支点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那岂不是有人干脆把地球扔到大气层以外来个世界末日?所以欲望可追求不可强求,强求就会不择手段。现实社会把人的行为划分为正义和非正义就是追求欲望和强求欲望之分。

追求欲望是实现个人存在价值和人生坐标的助推器,追求欲望是活出自我活出质量强有力的心理准备,追求并实现欲望不可避免的会耍点小手段,小伎俩甚至小阴谋,这难免。但如果明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追求就演变为强求,欲望也就成为狂望和野心,人也会由好人变成恶人,看上去一点也不帅也不美。

谁不说萨达姆是阿拉伯世界的美男人,但由于权利欲过分膨胀去武装占领科威特导致一系列世界难题最后落个生死未卜阶下囚,虽然有很多人佩服他胆敢同“地球老大”美国佬叫板,但也应该看到由于他的欲望膨胀把整个国家的人民拖入战争和苦难的深渊又导致自己结局那么悲惨,精典的教训。大人物都这样了,小人物是不是也要做事悠着点?

人人皆有欲,有欲需有度,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别人能容忍的范畴里,这世界不是从此变得更美好更绚丽?

刚强终不胜柔弱,偏执岂能及圆融

【菜根谭语录】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释义】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跟他接触的人物都被焚烧;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就好像冰雪一般冷酷,不论任何人物碰到他都会遭到残害。一个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死沉沉的已经完全断绝了生机,这都不是成大功立大业而能为社会人群造福的人。

世间有三种无法跟人共事的的:第一种是性情急躁而不沉着的人,第二种是刻薄寡恩而不讲情面的人,第三种是顽固不化而坚持已见的人。性情急躁的人对于任何事都无准备,完全听凭自己的浮躁之气去做,毫无沉着稳重的慎谋应变,他的个性就好像一团烈火,即使他在事业上有成就,不久也会自毁前程破坏无遗。其次再说刻薄的人,这种人虽然有一副冷静的头脑,但是他对人对事冷酷无常,人们见到这种人都觉得不寒栗,所以他在事业上很难有什么建树,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跟这种人合作。最后再说顽固不化的人,这种人遇到事丝毫无讲究通融迁就,既不让人也不做有利于人的事,他们的心性就宛如水朽木毫无生气,所以这种人根本不必谈创造什么事业。

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羽之女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之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王蒙说:“就是知道世界上并非只你一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愿望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愿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动以外还有逆向的及旁向的努力,事物发展的可能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也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可能,就是承认世界的状况并不是决定于你的一厢情愿。”

明·吕坤《呻吟语》:举世都是我心。去了这我心,便是四通八达,六合内无一些界限。要去我心,须要时时省察这念头是为天地万物,是为我?只大公了,便是包涵天下气象。

只要有了一颗公心,才能做到凡事不往坏处想,才不会把他人也想得太坏,才能驱除自私自重过于偏激的思想。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偏激也就是刻板、偏见的毛病。即,一旦产生对某个人不好的印象,怎么都是扭转不了,他的一举一动都感到别扭,他的一言一行都很不舒服,总想找个茬去刺刺他,无端地攻击他人,让他人不舒服一些。有时,明明是对方做了好事,也总往不好方向想,总认为对方动机不对头,出发点有问题;而对那些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感到顺心舒心,有时这些人犯了错误,也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处理问题一点都没原则。因为这类人待人有很强的偏见,不能一视同仁,也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有的人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则是豆腐渣。自己浑身是优点、长处,他人满身是缺点和短处,自己是常有理,因而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责任总在他人一方,错误总是他人的,有时他也明白自己很理亏,但是由于虚荣心太强,太爱面子,因而强词夺理,无理狡辩,一有矛盾、争执,总与他人闹个天翻地覆,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仅化解不了,反而向激化方向发展。

因此人们要善于克服自己的偏激思想。过于偏激使人囿于自己的一孔之见,使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使人懒于思索问题、拒绝接受新的东西,使人难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使人越来越无知和愚昧,使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之,为偏激思想缠身的人是很不容易理解他人的。

有这样一个“黑色幽默”:“儿子在十二、三岁时,与自己的父亲亲密无间,认为自己的父亲最伟大;十七、八岁时,便与父亲闹别扭,总认为父亲是老顽固;三、四十岁时,遇到了问题便想,是否与那个老家伙商量;五、六十岁时,终于发现父亲的一生是十分有价值的,他应该是自己的榜样;临死前,儿子长叹,自己的父亲是天底下最有学识、有远见,最可尊敬的父亲!”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消除偏激的确重要,就是为了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为了要消除代与代之间的沟渠,是为了和谐、一致,为了进步和发展,所以越是开放的社会就越需要克服这种偏激的思想,善于理解他人,凡事往好处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得意时往往潜藏着失意的悲哀

【菜根谭语录】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释义】人们在苦心追求时,因为感受到追求成功的喜悦而觉得乐趣无穷;人们在得意时,因为面临着顶峰过后的低谷,往往潜藏着失意的悲哀。

夏天时就储备过冬的物资是明智之举,而且这时做准备也更容易一些。鸿运相伴时,获得他人恩惠的代价较小,而且遍地都是你的朋友。未雨绸缪总没错:身陷逆境时一切都会变得价格不菲而一切又都会缺乏。保持一群朋友和对你感恩戴德的人;有一天你会发现,现在看上去不重要的人其实很有价值。卑鄙小人在走运时没有朋友,因为他拒不承认别人是朋友;等这种人倒了霉,话就得反过来说了。

人间的悲苦是无情的,用这种心境来正视人生,那耳目所触尽是悲苦,结果就使人产生悲观思想,甚至造成厌世自杀的悲剧。这种葬送自己宝贵生命的人生观,不论对人对己都毫无意义,最好是能使脆弱的人性回归自然,也就是使自己的本然之性反璞归真。

人生本来是多灾多能的,但是我们必须征服这种苦难,绝对不可以抱着失败主义思想。例如我们以悲观情怀来看月亮,就觉得月亮也会带着几分忧愁,这岂不是变成了“泪眼观月”。不过悲往往是从乐中而来,而衰往往是由盛中而生,这就是所谓“乐极生悲”,“盛极则衰”,因此才有“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等等说法。可见一个人如果不及时彻底铲除苦恼的根苗,那得意之时一过,失意的悲哀就会立刻接踵而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既有所为,就有所成。但事成与否,往往受到诸多确定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人要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风云变幻。

说白了,从容就是一份稳定、平和的心态。有了这份心态,人生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上也就较为理性了。既不会盲目乐观,妄自尊大,也不会妄自菲薄,整日对影自怜。

可惜的是,说这话的人太多,真正做到的人太少。

昔日的楚霸王项羽一时兴起火烧阿房,冒天下之大不韪,最终倒在了他不愿跨越的江边;自以为熟谙天下兵书的赵括在几千兵马被秦军活埋时,自己的那颗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也成了墓坑前的祭奠品。一直走红了十几年的刘晓庆说话越来越拽,脾气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膨胀,最后沦为阶下囚;还有那曾经赫赫有名的央视名导赵安现在也已风光不再,单是那1000万巨款和6辆豪华轿车就足以表明问题……

人,尤其是充满理性的人,都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不能希图一下子追求到太多。得意淡然,失意夷然。范仲淹老先生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短短的八个字中包含了超然于物外的十分洒脱,十一分大气和十二分从容,也超越了人本身。

闲暇时,不妨读一读王小波的书,感受一下看来很是土气的文字中所蕴藏的通脱的平民气质,或与好友相约一同焚香抚琴,吟诗唱词;亦可去听春日的风如何拨弄绿水的琴弦,看檐角的雨滴如何撩起云的思绪。正如徐志摩先生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磨练到极至就会获得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