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博弈胜利 > 第六章 强弱博弈 从弱者转化为强者的策略(第2页)

第六章 强弱博弈 从弱者转化为强者的策略(第2页)

在博弈中,处于弱势的一方除了以静制动韬光养晦外,还要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以免时机错过。

秦始皇称帝后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据说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据《史记》记载,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7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炳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扶苏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办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3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丞相李斯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两人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是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吗?”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3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计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事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权势的欲求,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赵高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先发制人,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下,而他相对而言又是弱者的时候,他便会想尽一切办法,运用各种阴谋诡计,抢得自己的优势地位,因为弱者非常明白强势一方是规则的制定者,谁取得了强势的地位谁就有制定规则的权力,谁处于弱势地位谁就只能服从规则,最终胡亥成了秦二世,赵高也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臣。而原先处于强势地位的扶苏由于没有及时行动,最终被流放。

强弱博弈的借力用力

在强弱的对局中,要善于观察形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找到了,从容发力,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轻易地付出极少的成本而获得极大的收益。

弱者与强者博弈,博弈规则由强者制定,博弈力量也是强者最大,弱者可以搭强者便车,也可以暂时隐其锋芒,这是弱者对局强者的生存之道。但弱者忍辱负重,在强者的阴影下生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自己变为强者,取代强者的位置。弱者与强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强者决定着矛盾的主流走向,因为这对矛盾中,强者是性质和内容的规定者。但矛盾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发生转变,所以弱者在与强者对局中要学会如何以弱胜强,以弱胜强一般是借力用力的四两拨千近之术和反间之道。

在双方的对局中,要善于观察形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找到了,从容发力,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轻易地付出极少的成本而获得极大的收益。

西汉初期,匈奴仍不断侵扰北方边境。刚刚做了皇帝不久的刘邦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冒顿率师南下,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不想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中了匈奴兵的埋伏,被30万匈奴骑兵包围。当时,匈奴兵的阵势十分壮观,战阵的东面是一色的青马,西面是一色的白马,北向是一色的黑马,南面是一色的红马,气势逼人。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了7天,救兵被阻,突围不成,又值严冬,粮断炊绝,许多士兵的手指都冻掉了,刘邦焦急万分。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硬拼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对手又是死敌,没有商谈的余地,真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死局。

正在这危难之际,刘邦手下的大臣陈平想到一个妙计,他派使者求见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给她送去一份厚礼,其中有一张洁白的狐狸皮,并对阏氏说,如果单于继续围困,汉朝将送最美的美女给单于,那时你将失宠。同时,陈平又令人制造了一些形似美女的木偶,装上机关使其跳舞。阏氏远远望去,见许多美女舞姿婆娑、楚楚动人,担心汉朝真的送美女来,于是,她说服单于放开了一个缺口,刘邦趁机冲出重围。这就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

在白登山,刘邦已身陷困境,如果匈奴一举进攻,也许汉朝的历史将被改写。此时双方实力之悬殊可见一斑,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平却巧妙地想到了利用女人的嫉妒来突围的妙策。刘邦突围后,便又成为与匈奴对决的强势一方。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借力用力之计,那就是皇太极借崇祯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焕,扫除了灭明的一大障碍。

皇太极进攻北京并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投靠后金。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袁崇焕向皇上请求说,将士们长途跋涉,十分劳累,请准允入城休整,但被崇祯帝拒绝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一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杨姓太监听了这番话,找准机会偷跑出去,回去赶紧告诉崇祯帝。而这个情报却是假的,是皇太极预先设下的计谋。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不听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反间计是名副其实的毒计,其毒不仅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其对人性弱点的残酷利用和无情玩弄。对于人类来说,这既是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谋略,又是一个讽刺。但是在强弱对局之际,弱者若想战胜强者,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优未必胜,劣未必汰

弱者并不是等死的,不管自己多弱,都会想方设法做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在进化论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优胜劣汰的原理,根据达尔文的研究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