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中医食疗五味 > 第46章 吃的五w(第1页)

第46章 吃的五w(第1页)

王蒙

有些餐馆的环境给我留下的印那里的食物留下的印象还深。不知道这算异化、移情、升华?

1957年春节刚过,新婚的我俩去北海仿膳吃饭。那时的仿膳在北海后门附近,像个安静的小院子,顾客不多,十分雅致。你叫过了菜,他一点一点地从头做,上一个菜要等老半天。我当时年轻,土包子,嫌他们上菜慢,喷有烦言。后来明白了,找一个清雅的地方,上菜慢的地方吃饭,痛痛快快地边吃过谈它两个钟头容易吗?

50年代北京苏联展览馆建成,莫斯科餐厅开始营业,在北京“食民”中间还引起过小小的激动。份饭最高标准十元,已经令人咋舌。基也铺黄油鸡卷、乌克兰红菜汤、银制餐具、餐厅柱子上的松鼠尾花纹与屋顶上的雪花图案,连同上菜的一丝不苟的程序……都引起了真诚的赞叹和艳羡。曾几何时,莫斯科餐厅的名称依旧,您点完菜,一股脑儿把乌里乌涂的凉菜热菜汤面包咖啡五分钟内全给你端来,还喊一声“齐了!”倒是不会招引我上菜太慢的抱怨了。

四川饭店和同和居后院的环境我也喜欢。像居家,像府第,庭院深深,院里有树木花草,室内有中式字画,都给人一种安谧和幽古的感觉。五年前一次在四川饭店用饭,同桌的有某国驻华大使,还有一位外国老作家,可惜,饭还没吃完,服务员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也不管了,那个也不来了,一桌食客被哂了一段时间,使我知道这家餐馆的厉害了。

国外的餐馆也是十分注意环境特色、情调氛围的。在美国费城,我去过一家墨西哥餐馆,它力求提供一种墨西哥农家的气氛,一间一间的餐室,有的墙壁是裸露的红砖,有的墙壁是抹了一半而且凹凸不平的泥巴。在衣阿华市,一家餐馆名“衣阿华电力”,它就是在发电厂的旧址上修的。依我们的一般想法,发电厂改餐馆,那就非得彻底改变面貌不可。可这家餐馆呢,各种电缆管道、防护设备、调试装置,基本上不予拆除,而且涂上油漆使之醒目,明明白白地名符其实,让你跑到“电力”里去吃饭。在这里吃饭使你痛感一种工业文明的几何图形的美,例如可以使你联想到巴黎的蓬皮杜中心,蓬皮杜中心的电梯也是安装在曲曲弯弯的“玻璃管道”中的,上上下下的人活像循环变化的化学药液在运行管道中一样。再说洛杉矶有一家餐馆,充分利用了一节古老的有轨电车,电车放在餐厅中,成为装饰也成为特间,“车厢”里布置着几张餐桌,到车厢特桌去吃饭,要多付钱的。餐厅大柱子上还帖着一张30年代的演戏广告,此广告、此有轨电车车厢,大可以满足一些老年人的思古之幽情的。

在墙壁上或糊顶棚时贴报纸,在我国的贫穷的农村是比比可见的,毋庸置疑,它哪里比得上例如上了油漆的天花板,刷白了的灰顶子,贴着塑料壁纸的墙壁,但偏偏纽约有一家咖啡馆,墙上,天花板上横七竖八地贴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旧报纸,外刷一层透明漆。您在那里喝着饮料,吃着小吃,一抬头,兴许看见邱吉尔要不就是希特勒的新闻图像。这样一种想象力确是值得称道的。

比较起来,海外的中国餐馆多半是红艳艳的,灯笼是红的,墙饰是红的,女服务员身穿也是一身大红,反显贫乏单调。为什么不能把例如四合院式的餐馆与中国书画、硬木家具式的国货出口到海外餐馆去呢?重庆有一家餐馆,房、墙、桌、凳用具,全部是竹子的,何等地喜人!

除了硬件,当然还有软件一些餐馆一到晚上就有人弹钢琴,有的还演奏竖琴。当然也有上乐队的,至少有录音音乐在放送。一些餐馆有意地把灯光调得比较暗,大概是追求一种朦胧美吧,可能与在“公开性”中照顾“隐私权”的考虑也有关。好的餐馆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催客人,除非你特别提出要求,否则他总是不慌不忙地请你点菜,上菜。本来么,吃并不是惟一的目的,如果只着眼于胃,大可不必上餐馆来。换个环境,休息休息,找个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地方,这才使餐馆业大大兴盛起来的。

国外有些餐馆很注意宣传本店当年曾招来过什么名人雅士。如某个餐馆是海明威、马克·吐温常去的地方;某个餐馆夏目漱石是那里的常客。我还去过一家伦敦的古老餐馆,据说是狄更斯在那里吃过饭呢。可惜我没有把这些餐馆的名字记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这样做呢?

看来不仅新闻需要5W,餐馆也要讲5W的,那不仅问(吃)什么,而且问何时、何地、何人,为何与如何(吃)的。说到如何,我不免想起中餐里的“桃花泛”,就是锅巴。把热锅巴端到餐桌上,把桃花色的调料当众一浇,“滋拉”一响,也算个游戏。据说这个菜抗日时期在重庆叫作“轰炸东京”,吃菜抗日,这样的命名真不知道是太痴诚还是太虚伪矫情。

这种上菜的戏剧性表演不免使我想起西餐的一种作法,上一种热菜特别是鱼与配菜时,每个大盘子上扣着一个大如钢盔的铜帽子,全部菜上好,上来一组服务员,每人抓住两个铜帽子的顶端,一、二同时掀开,露出热气腾腾的鱼块。这种表演贵在新鲜感,如果熟知其路数,就没意思了。

吃饭的讲究往往不仅表现在吃什么上,更表现在如何吃上,如中餐的吃螃蟹,吃完螃蟹用菊花水洗手,另换一桌进正餐。如西餐的喝酒,吃开胃菜时喝啤酒或香槟,吃水产时喝白葡萄酒,吃肉菜时喝红葡萄酒,饭后喝白兰地之类的消化酒,各种酒用的酒杯各有特色,各有一套说法,如白兰地杯肚口小,以收拢香味;啤酒杯口大以利顶着泡沫。中国人出国往往只用一种啤酒贯彻始终,这和几十个人饭后要甜食全部要冰激淋一样,比较不了解西餐。

当然,讲5W,绝不仅限于餐馆。老乡炕头,盘腿而坐,红薯粥,贴饼子,其乐何如?行军途中,蹲在树荫下,扒几口炒米,喝口凉水,就个蒜瓣解毒,也是甘之若饴。天山南部,维族老乡赶“巴扎”,中午饿了,把腰里揣的“馕”掏出,扔向大渠水流上方,待水将馕冲下,捡起,再扔上,再冲下,再捡再扔再冲再捡,最后,“馕”也软了,水也吸足了,眼不见泥沙为净,在蓝天与黄沙之间食之,还不是十分淳美?至于各地方小吃,庙会排档,牛肉线粉,开封炸糕,宁夏羊杂,卤煮火烧,宁波汤元,四川抄手,大众食品,物美价廉,优越性也多着呢!

总之,谈吃不恋吃,广用博闻,能上能下,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稀奇古怪,不惧其异;讲究排场,不失其志;以吃会友,意不在吃,不吃亦友;庶几可以言吃。吃之为吃之,不吃为不吃,是吃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