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因怯懦,他们常常退避三舍,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疑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的人如果被鳄鱼吓住,怎能得到名贵的珍珠?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夫怕死,但其实,他早已经不再活着了。
世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懦夫并不注定永远懦弱,只要他鼓起勇气,大胆向困难和逆境宣战,并付诸行动,便开始成为勇士。正像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人生在世,最可恨的就是胆小窝囊地过一辈子,上天既然让我们降生于世,我们就应当承担起我们作为人的责任和义务,书写好那一个大大的“人”字。而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能抵达峰顶。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上去猎杀骆驼。他们达到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骆驼。”父亲高兴地点头说:“答对了。”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注视目标,并朝目标勇往迈进,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876年,美国亚马士都大学的校长威廉·克拉博士,应聘到北海道刚创立的札幌农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和学生一同生活,教育他们达八个月之久。培养了佐藤昌介、内材鉴二、新渡等杰出的教育家。
克拉博士在任满离校时,给学生们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志。”
确实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在我们一生中,必须立下长久的志愿,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就是虚度光阴。孔子在15岁时就立志儒学。日本高僧日莲法师也在12岁时,立下志愿要成为日本顶尖的人物。他们都是在年轻时就立下大志愿,终身为之奋斗,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立下长志不但使生活变得有意义,同样也提高了生命的价值。相反,一个人始终不知道自己一生中将做些什么事,不但不能体会人生的快乐,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
松下幸之助曾说:“即使是乞丐也会发下宏愿,努力乞讨,以求致富。”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志向要越高越好。因为所立下的志愿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脱离了现实范围,也就成了妄想。“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设计长远目标;从实际出发,制订长远的计划,一日一日的逐步去执行,才能达到理想。”
这就是克拉博士给札幌农校的临别赠言,语重心长。
萧伯纳说:“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你自认有一个伟大的生活目标。”
“每个人对工作看法的差异,就在人生观不同罢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区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求(饥饿、性欲等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免于恐惧、工作保障等)、社会的需求(亲情、爱情、友情)、自尊的需求(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立功、立德、立言)。
如果把这五项需求与“为何而工作”相互对照的话,“为生活而工作者”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为工作而工作者”满足了社会与自尊的需求;“为理想而工作者”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人问企业家张国安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先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脑筋好的人,而是对一个目标咬住不放的人。”
张国安的话中谈到了二件事,其一是定一个目标,其二是咬住不放。
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勉励学生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老师叫一名学生上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同时在黑板上,右手画方,左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教师说:“这两个图都画得不像,那是因为分心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一兔。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目标的话,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只能定一个目标。
再看下面的故事。有一个工头与一个工人。工头叫工人拿一支圆锹,挖了一个深洞后,工头要工人爬出来,到别处挖另一个洞。当工人挖到某一深度后,工头进洞检视一番,不满意地摇摇头,要工人再到别处又挖了一个洞。
如此周而复始,挖到第五个洞时,工人忍不住了,他生气地丢下圆锹说:“挖挖挖,到底在挖什么呀?我不干了。”工头讶异地说:“你急什么呢?我一直在找水管的破裂处啊”。工人的脸色缓和下来说:“原来如此,你何不早说呢?”他拿着圆锹,继续地工作。对啊!工头何不在一开始,就把挖洞的目标告诉工人呢?做任何事,首要之事就是——目标要明确。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确立目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是不是有了目标就会成功呢?
“成功最大的阻碍,说是放弃。”再说咬住不放,咬住不放就是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意思。王永庆说:“年轻人踏入社会工作,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目前许多年轻人,胸怀大志,自信心十足,也勤奋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弃了。爱迪生说过,全世界的失败,有75%只要继续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碍,就在放弃。日本有句俗话说:“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焐暖。”这两句话主要在勉励我们,至少要三年咬定一个目标不放,全力以赴,才会有所成就。
所以,不论就业或创业,在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愈挫愈奋,咬住不放,一定会成功。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能抵达峰顶。要做个成功者,对你来说重要的是学会在困难时刻如何坚持前进。为了尽可能地赢得机会,你必须在紧急情况和发生问题时勇敢面对,坚持下来。只要你积极为克服困难而努力,就会有机会找出新出路之所在,要相信,勇敢出才干。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你没有机会成就大事业,而是你信心不足,勇敢不够,骨子里成长着一种天然的惰性,一遇上困难就妥协了、退缩了、放弃了。成功者不是这样,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大胆打造自己的“奶酪”,劲头十足,不断前进,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诺曼·利尔是当今电视界的一位杰出人才,曾一度是皮鞋推销员,当时他渴望成为好莱坞的作家。为了引起有关人士注意,他采取了一般人通常所用的各种做法,但都不奏效。
于是,他勇敢地采取了一种新鲜少见的办法去表现自己的才能。他设法打听到好莱坞一位知名喜剧演员家的电话。他马上拨通了电话,当他听清接电话的是明星本人时,他既不打个招呼,也不做自我介绍,上来就说:“你准爱听,这是个了不起的笑话。”接着他就念了一篇他自己写得非常滑稽可笑的短剧。他一念完,喜剧演员就哈哈大笑起来。
在他们后面的谈话中,这位明星问利尔是否做过电视方面的工作,这个甚至从没进过电视台大门的勇气十足的皮鞋推销员毫不含糊地说:“当然。”这位知名演员对这个既能写出好的喜剧,又有电视工作经验的不速之客感到特别中意。谈话结束时,利尔得到了他的第一次写作工作——为丹尼·凯的圣诞特别电视节目撰稿。
没说的,他接受了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