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墨菲定律总是如影随形,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认为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却不配合,错误都在孩子身上,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错误问题。孩子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出发,而是在教育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盲目跟风”。比如,一些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其他的家长一样,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孩子的天生就这样被扼杀了,必然会导致孩子本能性地反抗。
事实是这样的吗?一位老师的孩子没有上任何的补习班,学习优秀,更为可贵的是,她的孩子每天作息时间规律,10点钟一定是上床睡觉的,早晨5点30分准时起床,不会贪黑熬夜,后来考到北京的一所名牌高校,而且还读了研究生。针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我与这位老师探讨过,她说:“一些家长是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其实是想得到他们的心理补偿,满足自己在其他家长面前的虚荣心。”
家长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对孩子要有控制力,才能树立威望。可是,没有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是希望孩子的行为举止满足自己的要求,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吃苹果,可是,家长却给孩子切一块西瓜,虽然是好意,可是不符合孩子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适当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控制孩子的一生。
家长在管理孩子上有自己的理由,希望在自己“正确”的引领下让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可是,越是担心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家长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担心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担心孩子学习的时候方法不正确,于是乎,就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告诉孩子如何做是正确的,很令孩子反感。特别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很重,越是家长强调的就越是不听,而且还反其道而行之。
邻居家的孩子四岁了。一天休息,我开门要出去,刚好看见她要领着孩子去上课英语课。女孩哭着走出来,在电梯里还是在哭。
我问孩子妈妈:“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能上好课吗?”
孩子妈妈说:“别人的孩子报名上课,她不学,我们又不懂,不是被落下了嘛。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报名了,都说这个英语老师讲得非常好,所以,我也给孩子报名了。学习一段时间,她习惯了就好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学习英语,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英语之前就能进行英语口语对话,让孩子在这方面比其他孩子更有优势。四岁的孩子还正处于玩的年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采取了强迫孩子学习的措施,孩子多累啊!
孩子要在身体成熟的基础上才能接受训练。早期传授给孩子知识,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否则会削弱孩子们对学习兴的趣,甚至对学习产生害怕的心理,最终导致厌学。4岁的孩子,汉语还没完全学会,家长就剥夺了他们玩的自由,反而让他们学习英语,更何况中国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孩子的发音不准确,反而影响孩子们后期的英语学习。
家长强迫孩子学习是怕孩子落后,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家长盲目跟风,孩子成为了教育的试验品。让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强迫孩子学习,渴望快速成功,难道成功比健康快乐更重要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孩子的发展中,家长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墨菲定律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中存在消极的一面,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避免,防止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