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坊主听罢他们的请求,当即大喜过望地安排伙计备好了车马——早先这位小宋道长刚下山时,他便有意想请他去看看自家常年缠绵于病榻的二公子。
奈何当日坊中闹鬼一事实在闹腾得太过厉害,人心惶惶之下,宋常应一人处理起来,又不免分身乏术,一来二去,竟就将这事拖到了今日。
木质的车轮吱吱嘎嘎,碾过小路,带起三两粒碎而微的细小石砾。
道两旁的林木不紧不慢地向后退去,苏长泠看着那车窗外的半凉秋景,只觉这马车赶起路来,果然不如她平日御剑飞行来得痛快。
好在那沈家别苑离着纸坊确乎没有多少路程,四人只在那马车上听着车轱辘吱悠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就在不远处瞧见了那别苑的轮廓。
得益于有那纸坊的老坊主陪伴在侧,众人没费多少功夫,便在别苑婢子们的指引下入得了别苑前堂。
——门两边的木窗上挂着两席还未撤下去的细编苇帘,主座后的竹制屏风内雕镂着山中云鹤,案子边的小铜炉里燃着一线幽幽沉香。
内门匾上泼墨飞白着“怡然自乐”,墙上悬着的那幅扇面上又画着株攀崖而生的松。
小茶桌上摆着的净色天青冰裂细瓷瓶里没插什么奇花异草,只松落落斜搭着两片山中初染了红的枫。
不同于程家大院的富丽堂皇,沈家别苑前堂内装饰得既显清雅又不失大气。
——甚至还隐隐有那么两分说不出的道韵。
宋常应等人落座后暗暗打量着那屋内装潢,心中亦不由感叹那位常年居住在此地的沈二公子,还真有几分与常人不同的别样眼光。
就是不知道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了。
众人想着转目望向坊主,后者见此忙拱手陪出个笑来:“仙长见谅,小人已着人前去请了公子,只是我家公子常年体弱,平日甚少外出见人——这会许还不曾收拾好仪容。”
“是以,还请几位仙长稍等片刻——先尝尝我沈府今年新得的上好松萝。”
“沈坊主多虑了,此番我等本就是贸然来访,要少待公子一时半刻,原也是应该的。”宋常应端着那副“世外高人”的架子,含笑说了句场面话,遂捧起茶盏,浅尝了口婢子们送上来的茶。
入口的茶汤清爽甘洌,让人咂起嘴来,犹觉口有余香。
小半盏茶汤下肚,平素便爱喝茶的藏青袍子小道士登时亮起了一双眼睛。
正当他想问问那老坊主沈家是从何处得来的这好茶,离开前他也想去买点回山孝敬师父之时,屋外却忽传来阵车轮行过的辘辘细响。
众人循着那动静转头朝屋外望去,便见一护卫垂头推着张样式精巧的桐木素舆,自门外缓步而来。
——而端坐在那素舆上,身形清瘦的病弱少年,正是传闻中沈家那位常年缠绵病榻、“命不久矣”了的沈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