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韩烈的赏识。
这人是乡里的铁匠出身,其父母和家人,都在年前叛军攻陷安山乡一战而死。
侥幸活了下来的他,便一心想要投军。
但奈何东平境内的千户所,并不招募军户,也基本没有战事。
可去济南府投军,陈长林却没有盘缠,只得滞留在乡里。
韩烈带兵训练之初,他便前来报名,但韩烈当时手下人员不缺,便让他回去等待。
结果他并没有放弃,每天跟着韩烈的队伍训练。
韩烈也很快发现这个高高瘦瘦,脸色黝黑的青年,体力和耐力都十分惊人。
之后韩烈便把他留在身边,让他做自已的随从,跟着一起训练。
十来天训练下来,韩烈发现这家伙不但能吃苦,不但体力和耐力超过一般人。
还有一膀字臂力,能够挥舞三十斤的铁锤,轻松捶打上百下,而毫不力竭。
陈长林的臂力显然是从小打铁练出来的,他的体力和耐力,也是长年累月挥舞铁锤,打铁锻炼出来的结果。
而此时的陈长林年仅二十岁,性格有些木讷,但却很有毅力。
因为父母死在了叛军手中,他现在一心只想为父母家人报仇。
这让他在韩烈的训练之下,更是刻苦。
“长林,你老是说要报仇,那你知道你的仇人是谁吗?”
“总不能所有的叛军,都是你的仇人吧?”
这天训练完,大家都在休息,只有陈长林,依旧挥舞着一杆虎头大枪,卖力的练习着刺杀战术。
看着这个铁打般的青年,郭虎笑着打趣了他一句。
“我看到了他的面容,还听到叛军叫他艾将军,只要让我见到他,我一定会认出他的。”
头也不回的陈长林,双手紧握着那杆重达二十多斤,长丈八的长枪,陪着着步伐,每一次刺出去,都携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
坐在校场高台凉棚内的韩烈,对于陈长林的刻苦。
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对此他也是十分满意,这样的有毅力的青年,今后必然会有一番成就。
“庆之,妾身看长林都练了一个上午,你怎么也不让他歇息会?”
这些日子来,韩烈训练期间,陈圆圆都会在高台上,充当着拉拉队的角色。
每天清晨十里晨跑结束,大家伙在营地吃饭之时。
陈圆圆都会登上高台,给大家唱上一首曲目。
开始的时候,陈圆圆主要唱的的昆曲。
但韩烈觉得这些曲目,过于绵柔与儿女情长,不够激励和鼓舞人心。
随即他给陈圆圆,写了三首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歌曲。
分别是精忠报国,赤伶,万里长城永不倒。
这三首歌曲,虽然后世的歌曲,但即便放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依旧能够引起共鸣,激荡人心。
每当陈圆圆登上高台,身穿着一身鱼鳞甲,手持一把琵琶,弹奏着激昂的琵琶调。
用她那圆润高亢的歌喉,高歌唱起这些歌曲时,所有的士卒们,无不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每天早饭一首,午饭晚饭各唱一首的歌曲。
已经成为营地内所有士卒们,最大的精神食粮。
要是那天陈圆圆不登台,大家伙甚至都觉得饭菜,吃起来都形同爵蜡。
而这就是军中文工团的魅力所在。
这也是为何二十世纪的战争之中,各国军队都有文工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