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上看得很难受,很心疼母亲,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养活他们,从他记事开始,吃喝拉撒全由母亲照料,父亲好像一个甩手掌柜。
盖房子虽然为了攀比,但母亲同样辛苦,每天高强度地劳作,吃饭还是以苞谷囊填肚子,没想到今天竟然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看着母亲脸上红肿的巴掌印,那么一瞬间,宋向上无比痛恨父亲。
住在外公家里的几天,宋向海没心没肺,吃得饱饱的,天天眉开眼笑。
母亲迪丽扎尔刚开始对父亲咬牙切齿,骂着狼心狗肺的话,慢慢骂的话少了,开始操心家里盖房子的事,生怕耽误了工程进度,没过两天白天跑回家忙活,晚上再回外公家。
又过了几天,宋建国一直没回家,母亲欲言又止,吃饭时候都心不在焉,烧水不是烧干就是做饭糊锅。
过了几天又催促宋向上去红柳农场配电室写作业,等宋向上带回父亲宋建国在配电室的消息后,母亲又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没过两天,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回了家,家里开始麻烦不断,不是房顶芦苇少了,就是取暖的墙火洞需要疏通。
母亲一个人干不了,让宋向上去喊父亲回来。
宋向上算是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这是原谅父亲了,一瞬间他又有些替母亲感到心酸,首先低头的竟然是母亲,她连脸上的巴掌印都忘了。
宋向上去配电室喊父亲回家,可是宋建国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宋向上说多了,他又扬起巴掌吓得宋向上不敢再劝。
宋向上回去又不好说父亲不回来,看着母亲期盼的眼神,他编了个谎话说场部忙。
宋向上思考,这事儿得需要一个机会。
这时候,茂盛农场的电终于送来,面粉厂闲置的另两台磨面机运转起来,引水渠里的电动机轰隆隆响,水流得更加欢快。
晚上场部好多科室亮起灯,红柳农场的广场高高挂起大灯泡,很多人来到场部坐着纳鞋底、聊天,秋天的夜也不再漆黑,不再孤寂。
最令人高兴的是,场部教室有了灯泡,很多孩子在教室借着明亮的灯光写完作业才回家。
光明延伸到红柳农场,又开始向红柳湾村进发,按照刚开始签下的约定,等线路建好后,再给红柳湾村引一条线路照明。
负责给村大队安装的当仁不让的是宋建国。
这一天晚上,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大家顶着寒风,裹着厚厚的衣服在大队门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
宋建国站在高高的梯子上,将灯泡一个个安起来,随后推上闸。
‘咔’的一声,三个灯泡亮起耀眼的光芒。
宋向上站在下面,很细心地发现,村里比场部不仅灯泡小一圈,连光亮都差一大截,是那种暗黄色,但尽管如此也引起红柳湾村民的跳跃欢呼。
“来电了。”这是这天晚上宋向上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即便夜里凛冽的寒风也打不散声音里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