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玺。
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据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所造和氏璧,被历朝历代视为天命所在,正统王朝的物化表现。】
嬴政把玩着手里的这尊玉玺,眼中的神色十分耐人寻味,“朕的这尊小玺,没想到多年后居然成为了华夏皇权的象征。”
这时,嬴政想到了后代的一首诗里所写的:“百代皆行秦律法。”
我大秦来过,所以哪怕当权的思想再看不惯我大秦,后朝再怎么否认我大秦,都无法磨灭我大秦存在的证据。
【所谓的孔子履,就是孔子所穿的鞋履。
作为天下道统象征的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在“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的华夏神州,衣冠服饰这一礼制自古以来便备受重视,而“孔子履”是一种重要文化象征符号,象征着孔子圣贤“明德盛者光灵远也”。
履为人们踏地而行的工具,自然便有脚踏实地之义,而作为对礼的最大热心者和拥护者的孔子,便自然与礼制与带有思想文化象征的“履”串联在一起。
“孔子履”亦可以看为“履孔子”,其带有“示之以迹”功能的履正是教导臣民遵守礼制的最优象征物,是引导人们学习孔子、实践礼制、拓充自然风物和历史人文知识的最佳向导。
孔子履之所以能够留世,源自孔子游说列国。《史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孔子身高换算成如今的长度单位,大约有221米左右。
这样的身高,则鞋子定不会太小。
根据《太平御览》卷698引《论语隐义注》记载: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至蔡国,国君为了阻止孔子继续前往楚国游说的行程,便派人连夜偷了他的鞋。
小偷拿出来一看吓坏了,“孔子屐长一尺四寸”(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大约有50码)这种迥异于常人的鞋子被当成了神奇的物件。
而这只被偷走的鞋子则再也没有回到孔子的身边。】
夫子此时感到了浑身一阵恶寒,这后世之人都什么癖好啊!
老夫贤明一生了,被人家偷走的一只鞋子居然被一个王朝奉为了至宝!
家人们,谁懂啊!
人在家中坐,突然感觉后人好下头。
“孔家难道就没有祖宗的其他东西吗?”
“朕可是记得孔家比皇族都要厉害,世代公卿贵族啊!”嬴政冷笑道:
“这孔家难道就没给汉朝的皇帝一个老祖宗用过的其他宝贝了?”
【而斩蛇剑的由来就比较神话了。
当然了,这也是秦朝以后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给自身的统治增加合法性,与强调君权天授的概念而编造的。
诸如北魏的史书就写着,九天玄女感应苍生,降下子嗣由金翅大鹏鸟带到人家,托生于鲜卑部落,最后成了拓跋氏,也就是拓跋氏的始祖由来的故事。
毕竟,除了秦朝是有可追溯的周王封秦非子为秦伯建秦国外,其他的祖上可没啥悠久历史,不得给自己加点料吗?
就连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都不能免俗,唐朝还号称自己乃是圣人老子的后代。
也就朱元璋大大方方的在史书上写:咱就是个农民,祖上几代也是农民,我是农民怎么了?我谁也不蹭!
故而,《史记高祖本纪》就记载了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这些人啊,都虚伪龌龊,所以咱大明才是历朝历代得国最正的朝代。”
朱元璋得意洋洋的道:“咱就是娘生爹养的,也不是什么神人。”
【这是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