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好好活着下句怎么说 > 第6章 好好活着是一种生活方式(第3页)

第6章 好好活着是一种生活方式(第3页)

男女双方在对弈的过程中彼此改变和影响着对方,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堕落男人的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女人,女人在对物欲的贪婪中,将配偶送进了牢房;成功女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愚蠢的男人,男人在对婚姻的伤害中,将配偶推上了令人瞩目的排行榜。婚姻若棋。在男女相互拼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当男人想征服女人时,自己却稍不留神成了手下败将,当女人想输掉一局时,自己却占了明显的优势。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人在下棋的过程中相信智能,认为如何下好婚姻这盘棋至关重要,有人相信命运,认为是胜是败都无法预测。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或逃避这场令人瞩目的两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愚蠢者想速战速决,聪明者则力求打持久战。在你来我往的交战中,凡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只有和棋而无赢家,那是因为放弃了胜负心。

如果不将栅门锁好,围栏加得再高也是枉然。

改变及努力的价值

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只袋鼠,管理员将它关在一片有着一米高的围栏的草地上。

第二天一早,管理员发现袋鼠在围栏外的树丛里蹦蹦跳跳,立刻将围栏的高度加到两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第三天早上,管理员还是看到袋鼠在栏外,于是又将围栏的高度加到三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隔壁兽栏的长颈鹿问袋鼠:“依你看,这围栏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关得住你?”

袋鼠回答道:“很难说,也许五米高,也许十米,甚至可能加到一百米高——如果那个管理员老是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在过往的岁月中,相信您一定非常努力地追求过,很多东西比如追求财富、名望、爱情、尊严……等等。你得到了吗?得到之后,幸福与快乐是否也随之而来?而您是否真的快乐?问题可能发生于我们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大多数人都认为:“先让我得到,然后再为快乐操心。”而当他们耗尽心血,使尽手段,终于爬到成功顶峰时,环顾周围,却蓦然发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竟已被踏在底下,而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与不快乐。或许这时您不禁要问:“我哪里做错了,怎会如此?”而一些从未成功过的朋友,也一直都喜欢问同样的问题。

故事中袋鼠的回答应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不将栅门锁好,围栏加得再高也是枉然。每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境况,正是以往自己所抱的态度造成的。所以,如想改变未来的生活,使之更加顺利,必得先改变此时的态度。坚持错误的观念,固执不愿改变,恐怕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成为枉然。

如果您从未觉得自己成功,或成功后仍不快乐,不妨在此刻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在起始点已有误差?给自己一个好的改变,从而有崭新而快乐的生命历程。

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否正确;是我们对付出与获得的心态能否达观。

工作的乐趣与价值

一位退休的老人,在乡间买下一座宅院,打算安度晚年。但不幸的是,在这宅院的庭园里,种着一株果实累累的大苹果树。

邻近的顽童,几乎是日以继夜地来“探视”这株苹果树,同时还带来了石头或棍棒。想安享宁静的老人,玻璃常被击破,有时不堪喧闹会走到庭院中驱赶树上或园中的顽童,而顽童回报老人的,则是无数的嘲弄及辱骂。

老人在不堪其扰之余,想出一着儿妙计。有天,当他如往常一样,面对满园的顽童时,他告诉他们,从明天起,他欢迎顽童们来玩,同时在他们要离去前,还可以到屋子里向老人领取一块钱的零用钱。

孩子们大喜,如往常一样地砸苹果,戏弄老人,同时又多了一笔小小的零用钱收入,故此天天来园中玩得乐不思蜀。

一个礼拜过去后,老人告诉小孩们,以后每天只有五毛钱的零用钱。顽童们虽然有些不悦,但仍能接受,还是每天都来玩耍。

再过一个星期,老人将零用钱改成每天只有一毛钱。孩子忿忿不平,群起抗议:“哪有这种事,钱愈领愈少,我们不干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从此,庭园中恢复了往日的幽静,苹果树依然果实累累,不再饱受摧残。

聪明的老人为了对付贪心的小孩,在原本只为了兴趣而快乐的事物上加入酬劳,再假以时日,使酬劳逐渐降低,终而使兴趣失去了;原本能够使自己快乐的游戏,也因酬劳的失去,而再也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或许不只小孩子是这样,在我们许多的工作上也常能发现这种结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使我们原本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魅力。

然后,人们开始诅咒金钱是万恶的,因为加入金钱,而使得单纯的工作兴趣不再有意义。事实上,金钱非善也非恶,贪财才是万恶的根源。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否正确;是我们对付出与获得的心态能否达观。

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清楚地分析出自己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何在。然后回想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起初的心愿;紧紧把握住这份心愿,就能不为起伏不定的酬劳所迷惑,从而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莫为金钱所产生的阻碍而使我们原本单纯热爱工作的心态丧失了。时时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就能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而这份快乐,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缘和更大的财富。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过这么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是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老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我曾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闲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

当时,我的感觉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风景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幸福》杂志上的那些部长、商人及平民百姓们,之所以不愿做现在的自己,与住在森林公园的那对夫妇一样,是对长期拥有的那片风景,已经习以为常,风景已不再成其为风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激怒你,这时,人就需要寻找另一片风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追求知识,挣脱旧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升华自己。其实,深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已没有风景了。

一切追随你的良知,一切遵循自然之理,做你该做的事,也许一些美好之事不经意间便水到渠成了,而且这样得到的美好反而更稳固。

自然即美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