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池明白了。
元景帝执意要对北魏发起战争,为此强行征兵征粮,引得民怨沸腾,士子反对!
这个时候便需要有人出来为这场战争论调正名。
直白说就是统一思想。
他是同年连中四元的大周文曲,追捧者众多,便是最合适人选。
可这场战争本就不该打,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若战争失败,大周陷入深渊,只要他作了文章,他便会受尽骂名。
宋池思绪间。
陆泰渊又问道:“你可知宋世文是如何上位?”
“是因一篇文章。”
宋池应道,这事人尽皆知。
元景帝本为藩王,因幼主甍逝便被请到宫里做皇帝,当时太后犹在,为表陛下是正统继位,要认她为母,尊为太后,还要认先帝为父,以亲子自居。
太后想外戚干政架空元景帝。
可元景帝又怎么愿意,他偏偏要跟这些人对着干,非但不会认母,还要把已故父亲追封为帝,搬进太庙,如此他就是子继父为位,得位也就正了。
此举引来无数人反对。
先帝虽亡那也是先帝,你父亲根本就不是皇帝,又怎么能进太庙?
元景帝不管不顾,还让礼部拟旨。
于是,长达数年的礼仪之争便开始了。
看似是争名份,实则是争权力。
当时朝政是内阁首辅王谨把持,而王谨又是王太后弟弟。
朝臣们没人听从元景帝,礼部也没人给他拟诏书。
从礼部尚书开始,到两位侍郎,因不给皇帝拟召皆被罢免,当时宋世文是礼部郎中,他给拟了诏书,还作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孝颂》。
孝是天下最大的道,皇帝为九五至尊,统御万民,更应重孝。
这便让元景帝追封其父为帝正名,宋世文从此扶摇直上。
陆泰渊沉声道:“没错,宋世文就是因一篇文章而被陛下看中,随后便成为大周首辅,而今老夫便要你效仿宋世文,也因一篇文章名震天下!”
名震天下?
怕是会臭名远扬吧。
宋池心想着,却故作激动道:“陆大人,我真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