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一法师非常严肃地扫视一眼众生,语气凝重地说:“非常可惜吧?一抔泥土,不知经历了多少工序,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超脱成珍贵的瓷瓶,被我们摆上了神圣的供桌,成为一件高贵圣洁的法器。如果保存好了,它千百年都不会损坏的,甚至可以永远流传下去。可是,扬手之间,它就坠落于地,一文不值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敛德修行的僧人们,取得了法号,悟出个境界,不是件容易事!你若不珍惜、不自律,堕落起来与瓷瓶无异!”
这时,就有几个翻然醒悟的和尚合掌跪地,深表忏悔。
从打江山到烧瓷瓶,从修身养性到立世扬名,无论是成就一番大业,还是拥有一件珍品;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荣誉名声……无不如老方丈列举的瓷瓶,永存还是损毁,都取决于长久的珍惜或瞬间的扬弃。
人生的修养如同易碎的瓷瓶,友情、亲情、爱情,甚至于连我们自己的青春,均如同易碎的瓷瓶,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瓷瓶”。
【一日一悟】
道理千言不如当头棒喝。
为法师献花
某院校哲学系聘请了一位哲学家、一位美学家和一位高僧同时来系里授课和交流。交流课上,系里安排专人为三位贵客一一献花。结果,哲学家接过艳丽馨香的鲜花之后,马上放在了课桌的一角,直到离开讲台也没再看一眼那束师生们专门为他购买的鲜花;美学家接过艳丽馨香的鲜花之后,更令师生们失望——他居然随手放在了椅子后边的地面上;只有那位从寺院里请来的大法师,接过艳丽馨香的鲜花之后,就爱不释手,非常珍惜地搂在自己的怀里,讲完课,离开讲台时,他还紧紧地抱着那束鲜花。
有的师生既好奇又感动,就上前问法师为什么如此爱惜这束鲜花。法师说:“赏心悦目的鲜花是草木的精华,更是草木的智慧,在红尘之中可说是最美丽、最珍贵、最圣洁的物品,任何哲学理论,任何睿语遐思都没有鲜花美妙和深刻……尤其是当它们放在了一个老僧怀里的时候。”
师生们被法师的行动和话语感化得瞠目结舌而茅塞顿开。
美是世界的精华和亮点,美是心灵腾飞的翅膀。真实的情感和诚实的心面对圣洁雅致的美丽,应珍惜爱怜,而不是无动于衷。如果说“美可以拯救世界”,智慧和修养就可以拯救美。
【一日一悟】
对你严厉的人其实是对你最好的人。
捡走心中落叶
鼎州禅师与和尚在庭院里读经,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旁边的和尚就说:“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话不能这样讲,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和尚又说:“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也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总有捡完的时候。”
和尚听了之后,终于明白了禅者的真正生活是什么。
鼎州禅师用“捡落叶”来开悟小和尚:院子里有落叶,当然,落叶是捡不尽的,前面捡后面落。但捡一片地上就会干净一分,不要期望一劳永逸;我们的心里也会常有“落叶”来污染,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捡走,总会有纯净的一天。心里的“落叶”指的是各种妄念,要捡走它们靠的是修禅。
再者,鼎州禅师捡落叶,不如说是捡拾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外面的尘垢要用扫把去扫,心内的污秽要用禅思捡走。
人生犹如四季,风雨跌宕,岁岁枯荣。职场竞争纵然载誉归来,也难免磕磕碰碰甚至遍体鳞伤。所以,我们一定要抽出空闲和时间,观照自己心灵的诉说,体察心灵的脉动。一丝忧伤、一丝烦恼、一丝不安、一丝不快、一丝恐惧、一丝愤怒、一丝后悔、一丝抱怨等,可以暂住,但不可久留。为了心灵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必须时刻捡走这些心中的落叶,清除这些可能蔓延丛生的杂草,还心底一缕清风,一轮明月。
【一日一悟】
自己就是一座宝山。
大小两碗面条
从前有一位很有修养的居士,他到一所有名的禅院去拜访一位禅师。与禅师见面之后他们谈话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
侍者为他们做了两碗面条,面条味道很香,只不过是一碗大一碗小。两人坐下,禅师看了一下面条,便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
本来按常理居士要谦让一下,将大碗再推回到禅师面前,表示恭敬。没想到居士却看也不看禅师一眼,径自低头大吃起来。禅师见状,双眉紧锁,有些不悦。居士并未察觉,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等他吃完,抬头却见禅师的碗筷丝毫未动,于是笑问:“师父为何不吃?”
禅师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
居士又笑着说:“师父生我的气啦?嫌我不懂礼仪,只顾自己狼吞虎咽?”
禅师没有答话,只是又叹了一口气。
居士接着问道:“请问禅师,我们如此推来让去,目的是什么?”
“让对方吃大碗。”禅师终于答话了。
“这就对了,让对方吃大碗是最终目的。那么如您所想,争相推来让去,何时将面条吃下肚去?我将大碗面条吃了下去,您心中不悦,难道您谦让的目的不是真心?你吃是吃,我吃也是吃,如此推来让去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