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项目彻底告一段落,给众兴公司打开了通往南城建筑圈的大门。
工程结算时,那九成五的工程款看着数字不小,可细算下来,两亿多的工程量,到手的利润只有一千多万。
工程行业就是这样,材料、人工、机械设备要占去总造价的八成多。
剩下来的钱还得算上管理成本、税费支出,到最后能落到手里的,不过是那薄薄的两三个点。
众兴公司前期投进去总工程款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四千多万,后续资金都靠着工程进度一点点从银行贷来,光是利息就要吃掉不少利润。
放在茗苑福府那笔楼盘倒手的买卖旁边比,这点钱确实算不得什么。
王名豪对那事耿耿于怀,也是因为杨鸣赚得太快。
当然,楼盘倒手这种机会,人人都知道可遇不可求。
施工单位拿到工程款也不是一下就能拿全。
先是验收付到八成,交付资料后到八成五,结算完才能拿到九成五。
最后那一撮保证金,还得等质保期过了才能动。
银行的信贷负责人都是人精,放贷时最看重两样:资历和履约。
大都会这一单,给众兴公司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是这两个亿的数字,就足够在南城建筑圈里站稳脚跟。
六月的阳光照进办公室,苏柳明手里拿着厚厚一叠资料,站在办公桌前面。
杨鸣靠在办公椅上,抽着烟。
“上个月那家皮革厂的装修项目完工了,结算下来三百八十万,利润大概四十万左右。”苏柳明翻着手里的报表,继续说,“还有个学校的旧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量六百多万,我们跟了一段时间,昨天招标结果出来,中标了。”
杨鸣微微点头,眼神落在窗外。
今年的工程行情,看着不算太坏,也谈不上有多好。
“城南那边的几个工地,这段时间都比较稳定。工人工资发放没有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也按时结清了。”苏柳明放下手里的资料,声音里透着一丝欣慰。
杨鸣站起身,走到茶几边上倒了杯水。
他知道,苏柳明能把这些工程管理得井井有条,已经很不容易。
从完工验收到款项结算,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分寸。
太紧了,下面的人干活没劲,太松了,工期和质量又会出问题。
“老苏,你做得很好。”杨鸣轻声说了一句,“这些工程虽然不大,但每一单都要用心做。我们众兴,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苏柳明眼里闪过一丝感动。
自从来到众兴,他就发现杨鸣和其他老板不太一样。
不管是小工程还是大项目,只要是公司接下的活,他都会过问,但从不插手具体管理。
这份信任,让他这个总经理做起事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对了,”苏柳明想起一件事,“兴隆广场的物业合同下周到期,他们有意续签,不过想谈谈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