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村和附近村落大量猎户,只要合适的就被招纳进来。
要不然连眼前的这二百多弓手也凑不出来。
没办法,这不是北宋年间了。
北宋年间,一府之地别说弓手二百多,怕是弓箭社都有二百多家。
真的是遍地是射手。
一百个宋军编组,十来个弩手,五六十个弓手,剩下的才是刀牌手,长枪手。
万人军中,弓弩手占七成左右。
想想那是什么场景。
后人受影视剧影响,以为秦弩牛逼,其实论玩弩,最巅峰就是宋朝,别的王朝都别来沾边。
宋弩还多种多样。
手臂拉的神臂弓,这名字搞的后人以为是弓……其实就是强弩。
有效射程在三百步以上,三倍步弓。
还有蹶张弩,人要半躺着,手和腿一起用力才能拉开。
还有腰张弩,要拉弓拧腰。
这都是常规步兵弩。
还有各种床弩,有野战床弩,也有守城用的八牛弩。
一张弩要八牛拉开,实际上操作人员也要好几十,还要借助绞盘才拉的动三弩叠在一起的八牛弩。
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任何一个朝代,都别想和宋人比玩弩。
大周的弩不行,虽然有,但也就是弱化版粗制滥造般的神臂弓。
腰张弩,蹶张弩都没有。
做工一般,数量很少。
火器没发展起来,没有用来野战的中大型火炮。
没有燧发枪和定装子弟加颗粒黑火药。
弓手少,弩也不多。
周军的装备优势在于精铁武器,铁甲数量,还有运作相对成熟完善的后勤体系。
此外就是有更多的时间训练。
周军全部是脱产,训练时间更长,组织,训练,编制,指挥,金鼓,旗号,这些都强过北虏很多。
东虏的脱产士兵数量也不能和大周比。
大周的边军加京营就有一百多万人,内镇兵还有四十来万。
一百五十多万军队,全部是脱产募兵。
就算是内镇兵,待遇也不差了。
这数字和北宋中期差不多。
宋仁宗时期,禁军人数八十三万左右,厢军五十多万,加起来也有近一百四十万人。
军饷来说,内镇兵和北宋厢军也差不多。
北宋厢军月饷是钱三百文到五百文,没有大周内镇兵一两银子收入高。
但厢军月支二石粮,又是内镇兵一石粮的一倍。
这么一来两者相差不多。
就是大周的收入不及北宋巅峰,军费支出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