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宫阙,洒下温暖的金辉,为这座宏伟的宫殿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光纱。
谢晏辰身着笔直的朝服,脚步匆匆,心中牵挂着要紧的粮种事务,急切地朝御书房走去。
早朝结束后,他没有丝毫耽搁,决心尽快将相关情况向圣上禀报。
当他来到御书房门前时,海公公早已恭敬地站在那里,神情严肃而恭敬。
“世子爷,陛下已经在御书房内等您了。”
海公公见谢晏辰到来,急忙低头行礼,声音中透着一丝紧张。
谢晏辰微微颔首,表示感谢,随即转身,轻轻推开那扇沉重的房门,迈步走了进去。
一进门,谢晏辰便看见陛下端坐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正专注地低头批改着奏折,神情严肃而专注。
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纸墨的香气,阳光透过窗棂洒下,给陛下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
听到脚步声,陛下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锁定在谢晏辰的身上。
看到来人是谢晏辰,陛下放下手中的朱笔,微微一笑,开口问道:“辰儿,今日来找朕所为何事?”
谢晏辰连忙抱拳行礼,恭声回答:“启禀陛下,微臣此次前来乃是为了高产良种一事。
已下令开始试种。”
他的语气坚定而不卑不亢,但眼神中透出一丝凝重和急切,仿佛肩负着国家的重任。
毕竟,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的根本,绝不可有丝毫马虎。
听闻此言,原本气定神闲的皇帝不禁微微一愣,随即面露关切之色,迫不及待地追问:“哦?此粮种亩产究竟能有多少,你可曾知晓?”
谢晏辰不慌不忙地说道:“这粮种亩产千斤以上,对土地的要求也极为宽泛。
咱们大禹气候温暖,北方可种植一到两季,南方更胜一筹,可以多种植一季。
这两种粮种皆为高产之种,且易于储存。”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自信。
皇帝听完谢晏辰的汇报,愣了片刻,随即喜不自禁地从龙椅上站起,像拍着自已最得意的臣子般,拍了拍谢晏辰的肩膀,赞道:“太好了,这简直是朕今年听到的最高兴的事情!
你究竟是如何发现这高产粮种的?”
皇帝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谢晏辰稍稍犹豫,认真回禀道:“其实,这是小小发现的,早在三个月前,她便在云州的桃源村开始试种了。”
皇帝闻言,激动得脸上泛起红晕,兴奋地说道:“辰儿啊,你可真是找了一个好媳妇啊!
你可知这是何等的大功一件?”
激动的声音中夹杂着颤抖,显然是难以自已。
“陛下,臣打算和小小一同回桃源村查看一下粮种的收获情况,然后再如实上报。”
谢晏辰恭敬地说。
“好,好,好……辰儿,快传大司农过来,让他随你们一同前往桃源村。”
皇帝兴奋地吩咐道。
“微臣谨遵圣意,微臣先行告退。”
谢晏辰恭敬地行礼,心中满是欣慰。
“好好好!”
随着谢晏辰的退去,海公公走进屋内,看到陛下脸上的笑容,宛如春花绽放,已然乐得快要咧到耳根。
“辰世子果真是为陛下排忧解难,实乃我大禹之幸啊!”
海公公见状,连忙奉上几句甜言蜜语,心中暗自称赞。
皇帝微微颔首,面露喜色,心中对谢晏辰的赞赏愈加坚定,“嗯,辰儿确实是个好的。”
谢晏辰匆匆走出御书房,心急如焚地往王府赶去,脚步声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