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带我去远方豆瓣 >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第4页)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第4页)

这一波,兰登书屋可以说是秦始皇嚼花椒——赢麻了!

当然了,如果当初他们能拿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版权就更完美了。

芦安·瓦尔特不无贪心的想到。

“下一件事呢?”

林朝阳问。

“下一件事?哦,差点忘了。

你新作品动笔了没有?”

“还没。”

“怎么还没动笔?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已经完稿快一年了,你这也太懈怠了!”

芦安·瓦尔特从未这么认真的催过稿,然后他又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问:“是不是《纽约客》骚扰你了?”

“不止《纽约客》,朱迪斯也在跟我聊。”

《舌尖上的中国》的诞生源于《纽约客》的专栏约稿,当时只连载了3个月,就为《纽约客》带来了单期30万份的销量增长。

结集出版后,销量依然奇佳。

按理说双方应该继续合作才对,可好巧不巧,前段时间林朝阳刚离开美国,《纽约客》杂志就突生变故,罗伯特·戈特利布被老板纽豪斯裁了。

这一变故不仅让林朝阳这些朋友感到突然,连罗伯特·戈特利布本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当时他还在日本出差,是从电视上看到了自己被解职的新闻,接任他的是《名利场》的原主编蒂娜·布朗。

说起来罗伯特·戈特利布和老板纽豪斯的矛盾由来已久,纽豪斯是商人,他迫切希望罗伯特·戈特利布为《纽约客》带来崭新的、卓有成效的改变。

但事实是戈特利布入主《纽约客》后继承了前任主编威廉·肖恩的风格,虽然延续了《纽约客》的精英风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年轻读者。

纽豪斯想要全新的《纽约客》,蒂娜·布朗出身时尚杂志,恰好满足他的需求。

蒂娜·布朗接任主编之职后,对林朝阳也并不热情。

原因有二,一是《舌尖上的中国》本来就是前任主编戈特利布的功劳,她接过来就算再有成绩,别人也不会记到她头上。

二是她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与她即将在《纽约客》实行的路线并不相符。

林朝阳当初为《纽约客》写专栏,本来就是受了罗伯特·戈特利布的邀请。

现在换了主编,人家又不待见,他自然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可不知道为什么,一周多之前蒂娜·布朗又突然联系上了林朝阳,一反常态的热情,希望他能够接着为《纽约客》撰写专栏。

“呵呵,她八成是一开始并没有了解到你这份专栏的重要性。”

芦安·瓦尔特听林朝阳说完情况后,冷笑着说了一声。

《舌尖上的中国》在《纽约客》发表后为杂志带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这是明面上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专栏对杂志广告收入的加成。

芦安·瓦尔特说的不错,蒂娜·布朗刚入主杂志社,在未了解情况下冒失行事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林朝阳不在乎这个,给《纽约客》写专栏可不赚钱,既然戈特利布都不干了,他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必要。

他不写专栏了,蒂娜·布朗很难受,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在美国的影响力,《纽约客》的损失恐怕要以千万美元计算。

除了蒂娜·布朗,林朝阳不写专栏,难受的还有朱迪斯·琼斯,她还盼着林朝阳写个《舌尖上的中国2》为她创造点业绩呢。

所以这些天来朱迪斯·琼斯一个劲儿的打电话劝林朝阳,这个“2”

说什么也得写啊,不写专栏了没关系,可以直接出版嘛,美国的读者们可都盼着你的书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