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天气逐渐转晴,城外的主干道也被迅速的清理平整;吕夷简得到消息之后,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先将筹到的钱送往了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随后大批禁军赶着粮车和灾后防疫物资,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往各地。
天气也是奇怪的很,连续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之后,天气却又逐渐的热了起来,甚至太阳开启了暴晒模式,让人感觉一下子来到了盛夏。
这倒是让泥泞的道路迅速的被晒干了,通往各个地方的官道不再那么难走,救灾队伍得益于此,很快的就到达了受灾的城市。
不得不说宋代对于灾后的防疫工作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及时的焚烧尸体,对水源的消毒,还有专门的防疫汤药;这一套成体系的防疫流程下来,将灾后的瘟疫发生率降到了最低。
朝廷眼看救灾工作进展顺利,宣布榷场即将正式开始运作。
听到这个消息,京城的所有掌柜也是迫不及待的重新准备好了货物,离开京城前往榷场,势要把这次募捐的钱给赚回来。
张启自然也没有闲着,他选择将二十万斤的飞天美酒通过官家的漕运先行出发,自黄河一路向西运往太原府。
自己则是雇了两辆马车,只带了五十斤酒和三个伙计轻装上路。
来到大宋已经有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出过远门,怀着激动和好奇,张启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汴梁。
在出行的头几天,张启哪里都感觉到新鲜,一路走走停停,只觉得风光无限好。
可日子长了,就感觉到乏味和无聊: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官道也是因地而异。
越往西边走,道路越差劲,更不用说有时候还要翻山越岭;半个月过后,张启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要散架了。
一路上若是有其他商家作伴,还能聊几句天,一旦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连续几日都没有一个人影。
张启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古代行商的不容易,这一路走走停停了将近一个月,早已是过了谷雨季节,还有五六天就是立夏。
张启终于是来到了代州,代州离辽国很近,选择这里开设榷场,也是为了方便与辽国互通商贸。
而并州则是离西夏较近,两者开放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各国的商贸。
说起代州,就不得不提一下雁门关,它是连接中原与塞北的交通要道。
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晋之咽喉,中华第一关”
之称。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雁门关成为大宋防御北方辽国入侵的关键所在。
一旦雁门关失守,辽国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中原腹地,对大宋的国都汴梁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宋朝很巧妙的把这次榷场的位置放在了雁门关附近,并且派驻了重兵把守。
这样一来,若是后期辽国想通过雁门关攻打大宋,也要掂量一二,如果这个榷场被毁,对于辽国的商贸经济还是有很严重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