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说的有道理,改日我也去找曹大哥说说,不要老盯着张启不放。”
赵祯话锋一转:“也不是说放任不管,有曹喜不停的盯着他,也是一件好事,否则没人牵制,对朕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圣上是怕我大宋再出现吕不韦、梁翼等人吧?”
赵祯默许了王举正的话:“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狄青等人都与张启交好,可朕偏偏暂时又离不开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朕也不会动他们。”
“草民知晓了,日后我定会加倍努力,赚得更多的钱,只要圣上的封桩库充盈了,也就不怕他们了。”
赵祯突然让王举正附耳过来:
“从即日起,你另外给朕设立一个封桩库,把所得钱财的半数存于此库内,不要让人其他人知晓,包括曹喜。”
“圣上,这倒是好办,只是如果到时候朝廷有人质疑,要来查账怎么办?”
“你王家经商数百年,做账的本事难道没有么?”
有了赵祯这句话,王举正放下心来,向赵祯打了包票,一定可以做到。
到了第二天早朝,张启也受邀参加。
廷议的唯一内容,就是围绕张启私自调换禁军的事情展开讨论。
张启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每一句说辞都跟前一日在御花园说的一样。
朝廷上也是分为两派,以吕夷简为首的枢密院大臣,是支持张启的,他们认为事急从权。
张启的所作所为看似违反了宋律,可带来的实际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功过相抵。
曹喜身边也有不少的文官支持,特别是言官,他们比较教条古板,认为如果不对张启进行惩处,若其他州官以后也这么做,必将引起大乱。
张启听完言官的说辞,有些好笑:
“诸位同僚,你们怕是不知道我做的这一切花了多钱吧?光调动费、安家费、阵亡抚恤费,这些加起来快一百万贯了!”
“什么?张启你好大的胆子,公然用钱收买军队!”
“我收买你个头!
一百万贯收买六千士兵?是你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我是以圣上的名义发放的,要说收买人心,那也是圣上受益!”
张启管不了那么多,反正他知道也不会有人去核实。
果然这几句话,震慑住了那些言官。
“好,那些流民又是怎么回事?据说攻打石州的时候,并州的五千士兵里,有三千就是这些未经过训练的流民!”
面对再一次的发难,张启早有准备:
“自太祖立国以来,收编各地流民、山匪等人加入禁军,这不是惯例么?怎么到我这里就不行了?”
“他们入伍时间短,甚至都没有训练,把他们派上战场,耽误了战机怎么办?”
张启立即反问道:
“请问他们耽误了战机么?他们是不是帮助延州解了围?他们以死亡一千八百人的代价,不仅帮助大宋取得了石州的胜利,而且是整个战场死亡最多的部队!”
“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你把他们派上去,死的多有什么奇怪的么?”
张启冷冷的看着这位言官,走到了他的跟前:
“你别站在这里说风凉话,等你什么时候能上战场了,能与西夏人真枪实战的打一次,你再来说这样的话。”
“啪!”
赵祯将手中的一本奏折重重的拍在桌上,“你们吵够了没有?”
“吕夷简!”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