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掌柜脸色稍微变了变,但很快就恢复了。
“不瞒张大人,家父前两年因病去世了,只有家母还健在。”
张启一脸不好意思,连忙拱手致歉。
“张大人不必如此,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只是不知张大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张启想了想,说道:
“我京城有几个朋友,之前跟吐蕃有过贸易往来,这不是因为西夏的原因,很久没来往了;最近他们又说吐蕃有个新的政权,就想着能不能托我问问,看能不能重启与吐蕃的贸易。”
“原来如此!”
吴掌柜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要说跟吐蕃贸易,那是稳赚不赔的,我们的铜钱在他们那里,购买力一直很高,若是真的如您朋友那般所说,能重启贸易必然能赚一些。”
张启却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只能碰碰运气,到处问问看。
吴掌柜也是抓耳挠腮,“这确实有些困难,这些年边境不太安全,很少有人跟他们做贸易了,不过我可以帮您问问,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
张启也只能接受现实,离开了便宜坊。
回来的路上,费师爷还是忍不住问了张启,张启也没有隐瞒,把吕相的话说了一遍。
“张大人,既然是朝廷需要,那到时候您可以以官府的名义去找他们谈合作啊?”
不料张启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若是以官府的名义去谈,万一对方狮子大开口,各种条件各种限制,岂不是让自己为难?
“费师爷,你也知道我现在运作两个养马场,加上朝廷的补助,那都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在吐蕃了,人家的地盘,还不得人家说了算?”
费师爷有些不解,“若以个人名义去,有什么不同么?”
“那还是有不同的,我了解到,现在的吐蕃政权刚刚建立,很多物资还要我们大宋资助,他们自己养马都是困难的。
如果我们以私人名义过去,那就是民间的商业行为,是要考虑互惠互利的。
既能摆脱这边朝廷的控制,也能让吐蕃人为了利益最大化,而配合我们。”
费师爷明白了许多,可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拿不到朝廷的补贴了?”
“这倒不是问题,你想想,如果是民间行为,到时候我们养好了马匹,两边的朝廷是不是都要花钱跟我们购买?再加上三年的减免税收政策,最终还是我们赚钱的!”
“万一朝廷给的价格底呢?”
“那我们就不卖,反正马场在吐蕃境内,朝廷总不能去硬抢!”
“张大人,话是这么说,万一朝廷给吐蕃的首领施压,让他们将马匹进贡给我朝,该如何是好?”
张启让费师爷放一万个心,他觉得赵祯为了面子,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
吐蕃首领也不是傻子,有人出钱出力帮他们养马,搞经济,怎么也不会得罪,还会给予一定的保护。
“佩服,在下越来越佩服张大人了!”
“可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找到熟悉吐蕃的人,先过去探探路,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计划。”
费师爷在马车上托着脑袋想了很久,最后说道:
“实在不行,就我亲自去一趟吧。”
“不行,你要坐镇并州,我这边说走就走的,在等等看吧,要是真不行,我再来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