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银子要不回来,周然也只能靠自己。
不过反观朱棣却像是没事人一样,完全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实际上朱棣心里面也是很无奈,要知道现在国库空虚,靖难之后带来的创伤还未愈合,百姓流离失所。
而且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天灾,还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修复这个满是创痕的大明朝。
但奈何,手里必须得有银子才行。
反观周然,如此天崩开局,甚至连赈灾的银子都没有,全部都是周然自掏腰包。
而就是如此,他却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带着下邑县的人开始挣钱。
尤其是看着对方把物美价廉的布匹拉到了应天府销售,弄出了这万人空巷的景象时,更是让他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家伙。
不过作为一个皇帝,不喜形于色是作为天子的必要修养。
朱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轻声道。
“听说你昨日去了太子府?”
“额……是皇太孙硬是叫我去的,微臣也不敢私自前往。”
“嗯,这便好,那跟我聊聊下邑县的重建工作进展的如何了吧!”
“是!”
周然随即将下邑县的工作进度给说了一遍。
起初,朱棣在听到周然打算以工代赈的时候心里甚是安慰。
这也是当初他重用周然的想法,毕竟能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有些本事。
但可惜的是,以工代赈所需要的本钱从何而来一直没有解决。
但周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解答,那便是发展工业。
将产品外销出去来获取大量的资金,以保证以工代赈所需要的本钱。
这一点他已经从应天府这万人空巷的场景想象得到。
“不错不错,没想到你年纪不大,头脑却如此清醒,实在是难得的人才!”
朱棣由衷的赞许,周然也连忙谦虚几句。
随后朱棣再一次问道。
“朕还有一事想问问你!”
“皇上请问。”
“这应天府流民一日比一日多,但是如何解决?靠你所说的以工代赈,这本钱问题又当如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绝对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遇到的问题。
毕竟只要身处在这个时代当中,流民的问题就必然不可避免。
因为当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下阶层随时都可能面临破产的问题。
加之工业不发达,工作岗位太少,农民又主要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活,完全靠天吃饭。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的,一年的收成没了,农民也只能是四处游荡,要饭求生。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周然只是淡定的说出了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