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难得同意朱高煦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该拿出强硬的手腕来。
【但是朕这次暂且从轻发落,你们以后要虚心尽职,共攘国事。
你们以后若再有结党排诬,朕绝不姑息!
!
】
乐瑶的语调也随之激动起来,越讲越拔高,乐瑶总觉的朱由校和朱厚照很像,是有担当的君主,只可惜手下没有共谋大计的臣子。
但凡张居正这样的额人才能到他们手中,大明应该还有救。
【但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再次警告还是没什么用,大臣们依旧该怎么吵继续怎么吵。
加上明熹宗住朱由校的手腕并不强硬,只是不痛不痒的罚了他们几个月的俸禄。
对于不差钱的众臣来说,罚俸禄根本不算什么。
在一次次的当和事佬还有劝架中,明熹宗朱由校终于对东林党失望了,他看清了这些“喷子”
大臣的嘴脸。
当真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
朱佑樘气的直跺脚,“罚银子有什么用?他们差那点银子?!”
自打朱佑樘抄了几个贪官的家,他才知道这些大臣是多有钱。
真是抄一个贪官,就够给边防士兵发几个月的粮饷。
朱佑樘再次恢复了老祖宗的例法,贪官重罚,花银子无用。
还有那些藩王们,有不法行为的就革除他们的头衔,名曰,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
朱佑樘已然从大臣们最喜欢的皇帝变成了他们最厌恶的皇帝,而皇太子朱厚照更不是个东西。
偏偏朱佑樘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扶持藩王吧,朱佑樘父子如今又开始对藩王下手。
【明熹宗朱由校眼见这些臣子不靠谱,于是他再次终于了老将熊廷弼,熊廷弼当时已经重病在身,但是仍临危受命。
熊廷弼的政策不变,还是坚持以守为主,他提出了“三方布置”
之策。
简单的来说就是以辽东广宁,这个仅存的重镇为军事重心,从正面防御努尔哈赤。
然后以天津和登莱,跨海攻击努尔哈赤的金军,充分发挥明军在水师、火炮方面的优势。
】
朱厚照分析了熊廷弼的战略,的确是可行,毕竟明朝经历了三大征,又连续失去了辽东和沈阳,此时比起进攻防守更为明智,士气低迷,整顿为先。
且利用水师的优势,可以弥补在骑兵上的弱势。
【朱厚照】:可行。
【这个政策其实是可行的,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很大。
首先熊廷粥的“三方布置”
是以守为主的政策,这样战略收缩在必要暂时可能会放弃一些守卫困难的边境,此等行径就是“弃地”
。
别看东林党面对外族进攻夺地提不出任何办法,但是有“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