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就从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变法叶淇变法说起,它变的是什么法呢?
简单来说,叶淇变法就是把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给废了,取而代之。
】
听到开中法被废,明殿的气氛又凝固。
朱棣还有朱高煦以及朱瞻基的表情都变的特别严肃。
反而一向活跃的朱高煦的反应不大,眼神有那么一点迷茫。
朱高煦对国家法令啥的完全不敢兴趣,他就爱行军打仗。
“三弟,咱爹和咱大哥表情为何如此严肃,废了这个开中法,很严重?”
朱高煦压低声音悄悄的问朱高燧。
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强点,但也没强到哪去,无法回答……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多看看书。”
“大哥,你耳朵真好使。”
朱高煦立马转移话题,看书是不可能看书的。
【朱高煦】:开中法是啥?
既然粉丝问,乐瑶当然要科普一下。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开中法”
,其实和咱们之前说的宋朝的“折中法”
差不多。
简单说就是用粮食换取盐引的制度,盐在古代是绝对的垄断商品,就和咱们现代的烟草、石油一样,只能由国家掌控。
想得到盐,就必须有朝堂下发的盐引。
明朝初期为了解决边境军粮的问题,制定了“开中法”
,根据边境需要的粮食多少,然后让民间的商人运输到边境,给予他们的报酬便是盐引。
】
“这个原来就是开中法啊。”
朱高煦惊奇的不行,仿佛第一次听说。
作为大将军,开中法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边境的粮食是由商人运来的,然后再给他们盐引作为报酬。
【明初的开中法一下解决了边境粮草问题,同时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雇人在边境开垦荒地种地,这就是明朝的令一政策军屯制度。
二者结合,稳定边境,且由商人运粮,还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朝堂开支。
】
嬴政听此立马记下,之前神迹说宋朝时提过,嬴政想着此策虽然解决了粮草,但是有个弊端。
【但是开中法的弊端就是怕朝堂调控不当,比如发出超过产盐量的盐引,就和大量发行大明宝钞一样。
商人辛辛苦苦的运粮到边境,得了盐引后却无法得到盐。
后期明朝就出现了这种弊端,朝堂不但超发盐引,有些权贵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盐引,并优先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