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番事业,没钱可不行。
汉子无钱三声哑,尹德芳必须出门借钱。
他一直有个执念,想做的事情,要做成才罢休;如果真的做不成,那是天命。
有时候,独自一人在一边的时候,他也自我安慰:尹德芳啊尹德芳,你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个固执的傻瓜五金工匠。
正是这种事在人为的理念支撑着他,他决定出门借钱。
借钱就是为买那把韩国工艺银壶,他是去单位找那个叫姚非力的同事借。
他骑着摩托车走在新修的县乡水泥公路上,路边很多的田间地头都不再种庄稼,都建起了五金冶炼小作坊,一排排全是小作坊。
一座座小作坊屋顶,冒着吓人的带黄黑的浓烟。
即使公路离小作坊得很远,风一吹,一股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袭来,很呛人,有些呼吸不过来。
不过,在那个年代,绝对没有大气污染一说,或者环境污染一说,大家只能习惯,只能忍受那讨厌的刺鼻的毒气味。
尹德芳忍受住刺鼻的味道,他加大摩托车的油门,朝姚非力家的方向疾驰。
姚非力的家在另外一个小镇——台胞回归园创业小镇。
这个小镇外企较多,也是县里上规企业最多的小镇。
两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知己知彼,都属于性情中人,都热爱艺术,讨论茶艺,瓷器或者各种五金器具,交情还算不浅。
二人经常在周末时一起到大山里的水库钓钓鱼,喝喝小酒聊聊天。
互相周转一点小资金,那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前几年,姚非力的媳妇那里资金周转遇到瓶颈,姚非力找到尹德芳,说需要临时周转一下资金。
尹德芳二话不说,立即屁颠屁颠跑到县里银行,把一万多块钱转账到姚非力媳妇的银行存折上。
每次周转完资金,当姚非力的媳妇说要给尹德芳多少利息钱,尹德芳从来都不收,还说同事之间嘛,救个急是应该的。
那个时候,尹德芳也的确听说过本地有民间贷的事情,很多中间人或者担保人,都是用此方法赚取超高利息钱。
不过,尹德芳倒是很淡定,他一点都不想去赚这些来路轻巧的钱。
倒不是说尹德芳没有商业头脑,而是他认为这些赚钱的方法不可靠,这种方法不是他喜欢的赚钱模式,有些像地主放高利贷的模式,甚至有些走钢丝的味道。
因此,在姚非力夫妻俩眼里,他们一直认为这个尹德芳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铁憨憨。
尹德芳寻思,找姚非力周转几万块钱,问题应该不大。
主要看他的媳妇是否愿意少点利息,毕竟人家是靠民间贷为生。
姚非力,一个瘦精瘦精的汉子,做事特别精明。
他在单位上班,媳妇做民间贷做得风生水起。
他几乎找单位所有的同事都周转过资金。
姚非力家的小日子,也因民间贷过得红红火火。
90年代末21世纪初,他就开上了一辆捷达车,不过现在早已经换成了一辆非常拉风的银灰色奥迪。
车里经常放着一条上海大中华,凡是和他认识的人,他都会立刻递上一只华子,并掏出一只温州产的蓝色铁盒子防风打火机给点上火。
他身上一身时髦的西装,还戴着一条红艳艳的香港产的金利来领带,他的头发经常打理得油光可鉴,别人一看,他就是有钱的主。
姚非力在乡下造了一幢小洋房,造得非常漂亮,带点欧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