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济源,尹德芳瞥了一眼老火车站,说实在话,这个火车站有些老旧。
火车站毕竟是70年代建造的,一幢孤立的四四方方红砖结构的幢房,大楼前外加一个拱门,活像一个没有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过的古朴的古董。
尹德芳为了省钱,选择离济源火车站较远的一个偏僻的小旅馆住下。
他一下火车,问了附近七八家小旅馆,价格都不便宜,没有中意的。
看到他在看旅馆,他被一个胸前挂着黄色帆布包的热情大妈拉住。
大妈胖嘟嘟的,四十多岁的光景,她身材矮小。
但是,大妈大脸盘,看上去很和善,满脸都是笑意,很会来事。
这位大妈,这是小王屋旅馆老板的婆姨。
她看到一个魁梧的小伙子刚下火车,穿着和济源人不一样的装束,很像一个做生意的人。
因为他的眼睛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旅馆的牌子,她猜测他肯定是一个想住店的外地客商。
立即迎上前来,热情地介绍自家的小旅馆:“哎,小伙子,我家旅馆便宜,住店不?”
“住,贵吗?”
“小伙子,不贵不贵,一点都不贵,只要30一个晚上。”
于是,尹德芳跟着大妈来到她家的小旅馆。
住宿前,他询问了好几家小旅馆的住宿价格,价格都不便宜,只有这一家叫小王屋的小旅馆价格最便宜,一晚上也不过三十元。
对于一个月薪只有七八百工资的职工来说,这住宿费也不低。
价格便宜的原因是小王屋小旅馆的套间较小。
不过,这家小旅馆洗手间设备齐全,床铺也挺干净。
尹德芳之所以选择住在这个小旅馆,一是价格便宜。
二是这胖墩墩的老板老板娘实诚憨厚。
老板主动坦诚,自己旅馆的房间唯一缺点是电视机不好,有雪花点子,一直没有钱购置新的电视机更换旧的电视机。
小旅馆虽然没有资金改善设备,但是旅馆卫生搞得不错,老板这种诚信经营的态度倒是值得称颂。
尹德芳想,这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信任。
有了信任即使条件差一点都没有多大关系,毕竟旅馆只是自己一个暂时的睡觉和落脚的地方而已。
房间其他器具物品功能倒是还凑合,特别是这旅馆有免费的开水供应,老板自家烧的开始,不过需要顾客自己拿房间的水瓶自己到一楼去打开水。
尹德芳心想,自己是来学艺的,又不是来享受的,住宿不止一两个晚上,带的钱不多,能省则省,于是答应住下来。
由于天已黑,他在外面小地摊前买了几个便宜的炉馍,和自己所带梅干菜在旅馆房间里将就着,凑合着把晚餐解决掉。
以前,他的爷爷和父亲那些年还不是挑着五金胆子,也不是走街串户。
饿了,就吃自己随身带的肉麦饼和梅干菜;渴了,将就着山泉水吃;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歇脚。
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传到尹德芳这里。
他决定明天四处打听,哪里有一片造的银壶大师傅。
如果找到银匠大师傅,立即拜师学艺。
住在逼窄的小旅馆,除了旅馆的灯是新装上去的外,其他的物品都是陈旧不堪,连一个消遣的小电视也是带雪花点的屏幕。
电视看不了,闲来无事。
尹德芳爱研究茶艺,造银茶壶,就是为了更好的泡茶,提高生活品质。
于是他早在出发之前,就随身携带一本书——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拿出来看。
“鍑:以生铁为之······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
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于银也。”
他记得看过的另外一本书,好像是明代的许次纾写的《茶疏》,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