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大国匠心官网 > 第130章 德芳在西藏学艺(第2页)

第130章 德芳在西藏学艺(第2页)

八廓街,整条街道两旁都是银器加工店,随处可见由金银铜合金锻造的各种精美器具:净水碗,嘎乌,手镯,耳环,吊坠,酒壶,酒杯,勺子筷子,水瓢等,这些东西与西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都是由白族银匠们一锤子一锤子敲打出来的。

来西藏第一次拜会师傅,不能空手前往。

这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

尹德芳买了些礼物,冬虫夏草,青稞酒等。

提着大包小包,前往八廓街拜访自己的第三个银匠师傅——李润泽大师。

李润泽大师是一位传奇人物,60多岁,戴着一副眼镜,像个老学究。

他被拉萨布达拉宫的干登佛爷指定为布达拉宫等寺庙制作藏传佛教所用的各种法器,酥油灯等银器,银饰。

李润泽大师获得的荣誉无数,大师打造的一把工艺银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特别收藏。

两年之后,他创作的另外一个银器作品——全手工纯银鎏金嵌宝酥油灯,再一次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特别收藏。

国家级别的馆藏,对于普通银匠来说,是望尘莫及,只能仰望高山。

李润泽大师不但传承了师父,师爷的不外传的纯手工技艺,他还自觉吸收各民族手工艺的精髓,吸收百家之长,对其技艺进行发展创新和不断弘扬光大。

李润泽大师现在被藏族群众,宗教界人士和手工艺师傅们称为拉萨银匠。

同时,他也成为中国工艺薪火相传达人。

这份殊荣,让大师引以为豪。

当然,他感觉自己责任在肩,重任在身,应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家级的大银匠。

银匠大师李润泽一直在物色天赋秉异的工匠人选,可是遗憾得很。

这么多年来,他所带的徒弟七八十人之多。

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徒弟成为国家级的大银匠。

银壶一片造或者叫做银壶一张打的技术,成了李润泽大师笑傲江湖的绝活。

他仅仅用时15天,就能用一块银片,打造出一把精美的青稞酒壶。

而且造型精美,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很高。

到如今,李润泽大师已经在西藏已经生活了三十二年。

他喜欢西藏,这里给他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他还要继续在这里待下去。

李润泽大师是云南大理人,白族。

17岁开始跟着自己的师傅——也是他的亲叔叔学习银器制作,跑江湖。

他特别聪明,打银天赋极高。

别人用三年的时间才能学会的基本功,他只要18个月就学会了。

90年代初,李润泽大师和三个朋友从川藏线进藏,在八廓街吉日四巷做起了打银生意。

那时候,路途遥远,进一趟西藏,得很多天。

山路九弯十八拐,坑坑洼洼,一路颠簸,还有高原反应。

那时的李润泽头昏脑涨,一路呕吐,哇哇地不停呕吐,红的,黑的,黄的都吐出来了,差不多见底了。

如果不是年纪轻,身体壮实,肯定吃不消扛不住。

那时年轻的李润泽大师心想,以后能不能赚钱都是小事,能够活着到拉萨,就是最大的胜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