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徒弟们还感受到师傅那无私的奉献,大爱和博爱精神。
在他工坊游学的人,工作人员,学徒工或者正式徒弟,经常跟村祖仁师傅外出帮扶贫困学子,接济那些处于贫困的人家。
银匠大师寸祖仁对待银器制作技艺,又严格得很,徒弟们在制作银器时,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小差错,纰漏或者小瑕疵,仿佛他又变成一位严父,一位对技艺严格要求的工匠大师。
寸祖仁大师的徒弟遍布大半个中国,即使离开师傅寸祖仁多年,没有一个人不念他的好,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充满感激之情。
很多出师多年,发家致富的徒弟,带着一家大小,不远千里,带着大包小包土特产,来到这个新华村的银器之都,看望师傅寸祖仁大师。
罗震廷心想,如果师傅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好,师傅回来,肯定要骂人。
师傅骂人的时候,他丝毫不留情面,骂得你狗血喷头,直到你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为止。
所以,凡是寸祖仁门下的徒弟,待人接物,都像师傅一样,尽力而为,周到又细致;对待每一件银器制作,质量和工艺,都能做到精益求精。
罗震廷在生活之余,他也是一个浪漫的人。
近段时间,订单任务超额完成,又不赶工期,于是他决定带自己新来的小师弟去他们本地最著名的风景区“情人桥”
看看。
目的是让尹德芳详细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
这对于一个即将从事工艺银壶创作的工匠来说,也是接受一种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多重精神熏陶,对他以后的银壶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尹德芳的行李简单得不行,就是一个背包,背包倒是非常轻,装的是一些衣物。
里面装了几件换洗的衣裳而已。
如果真正了解尹德芳的人,肯定说他是一个妥妥的文学青年,也毫不为过。
书籍成为他的良师益友和唯一的情人。
装书籍的袋子倒是非常沉重。
这些书籍,在一般情况之下,他忙完工作之后,时常翻阅。
自己在孤独的时候,这些书籍就是他的精神食粮,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一个装书的帆布小袋子,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就是有点沉。
帆布袋子装了一些日常洗漱用品和十几本书,一本陆羽的《茶经》,几本有关银匠银器的书籍,十几本是他精挑细选的书籍,书籍种类很宽泛。
这些书籍,其中有关于银器银匠的《银忆上海:老上海银器文化研究》,《银壶之雅》,《中国民间银器》,也有宏伟巨著《毛泽东选集》,还有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加上矛盾文学的几本书,《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尘埃落定》,《哈佛的智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司马迁的《史记》和《弗洛伊德心理学》。
一共十几本书。
这些书籍,尹德芳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没有人能够理解尹德芳的个人内心,他一直热爱文学,从中学开始就有买书看书的习惯,连他老爷子都不知道他有这个习惯。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尹德芳对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对自己未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尹德芳知道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应该追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