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直以来都对老师的医术和眼光深信不疑,可如今听到老师对周桥如此高的评价,心中不禁有些震撼。
他们知道,谢老的眼光极高,平日里很少夸赞别人,更别说将一个年轻人评价为天才了。
周桥并没有因为谢顶华的夸赞而分心,他依旧专注地进行着针灸。
随着最后一针落下,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针灸治疗。
他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对众人说道:“针灸已经完成,现在需要等候半个小时,让针效发挥作用。
不过,要想彻底治愈谭先生的水土不服,最后还是需要一副药。”
谢顶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开口问道:“哦?是什么药?”
周桥认真地回答道:“是家乡土。”
“家乡土?”
谢顶华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这算什么药?我虽然不排斥中医,但这种用土方治病的方式,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
这完全就是偏方,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用在病人身上,太不安全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质疑,在他看来,治病救人应该依靠科学的医疗手段,而不是这种看似毫无根据的土方。
谢顶华的学生们见老师不高兴了,立刻纷纷站出来训斥周桥。
“你这不是胡闹吗!”
一名学生愤怒地说道,“治病可不是儿戏,怎么能用这种莫名其妙的偏方?你这是对谭先生的生命不负责!”
另一名学生也跟着指责:“就是,你以为自己有点针灸的本事就了不起了?这种土方子,亏你想得出来,万一出了问题,你担得起责任吗?”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对周桥的指责也越来越激烈。
病房里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桥身上,仿佛在等待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周桥却神色平静,他知道,想要让这些人接受自己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解释。
周桥面对着众人的指责,神色依旧平静,他不慌不忙地开口解释道:“大家先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
这服用家乡土治病,看似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实则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试图让大家静下心来听他阐述。
“大家想想,我们每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身体早已适应了家乡的水土、气候、微生物等。
当我们突然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比如谭先生从港城来到东山,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而家乡土中,恰恰保留着我们家乡的各种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是一种熟悉的‘信号’。”
周桥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他的意思。
“就像有的人到了国外,会带上一份家乡土。
一旦遇到水土不服,吃上一口,很快就能好。
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因为家乡土中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能够刺激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让身体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我们的肠道内有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于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家乡土中的微生物,就像是我们肠道微生物的‘援军’,当身体出现水土不服时,它们能够帮助肠道重新建立平衡,缓解不适症状。”
周桥的语气充满了自信,他对自己所阐述的理论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