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十二位内阁官员再次上表。
对苏哲那是一阵猛夸,近乎词穷,力荐苏哲为科举监考。
意图已经表现在了脸上,就是要将苏哲架在火上烤。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然而就在李清寒不得不打算同意时,一个苍劲有力的声音传了过来,打断了内阁官员们的举荐。
众人目光齐刷刷朝着声音来源看去。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魏清正。
“魏大人为何阻拦,难道是看不起立下奇功多次的徐大人?”
一名内阁官员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魏清正眉头紧蹙,冷冷看了一眼那官员,宛若鹰视。
骤然,那官员缩了缩脖子,不敢作声。
“老臣以为,苏哲虽立下奇功多次,但毕竟此次乃是历年科举大事。”
“苏哲初涉朝堂且从未参与过科举,根本不知晓科举事宜。”
“此时令其作为监考,是对天下学子的不负责!”
魏清正低声开口,双眼凌冽。
他站出来,不是为了苏哲,也不是为了内阁一派,更不是为了女帝。
而是为了天下莘莘学子!
“……”
李清寒看着魏清正,并未做声。
就在这时,任青山却是缓缓站出身来,淡然道:“苏郎中先前治理蝗灾,治理武阳城粮价之时,不也是毫无经验吗?”
“魏御史,你我都老了,理应将这种事交由给年轻一代。”
“更何况,苏郎中还如此年少有为,深得民心,学子们自然不会介意。”
魏清正两眼一瞪,看向任青山道:“首辅大人此言就是在诡辩!”
“治灾与科举大事岂能混为一谈?”
两人寸步不让。
一时间,整个朝堂顿时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
苏哲虽然是议论的中心,但他的表情,却极为平静。
“魏御史,你说这些毫无意义!”
“不妨问一问苏郎中本人是如何想的。”
就在这时,任青山却是将矛头一转。
魏清正转头看向苏哲,脸色凝重:“科举一事关乎国运。”
“监考之责更是承载着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之结果,非比寻常。”
“苏郎中,你可要想好了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