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守城方并不是固守城池,而是依托城池地形在城中制高点上设置营寨堡垒,在护城河周边设置箭塔炮台等等。
攻城的士卒一旦过了护城河,到了城墙下,守方的云石、横木、滚油等等倾泻而下,对于攻城一方而言损兵折将是常事。
守城方的兵力分配也是非常灵活的。
因为一般守城的人数往往比攻城人数少很多。
更需要守城方将领有比较高的军事理论知识修养。
他们也不会在城门上平均分配兵力。
而是根据攻城方的兵力,实时调配。
双方实际上都在进行着一种选择和拉锯。
守城方的城墙上除了有一部分固定的防御等城部队之外,还会留下人马作为机动部队。
哪里缺就补哪里。
攻方不停寻找突破的弱点,守方在不停的调整弥补弱点。
古代的人口基数大家都知道。
哪怕到了现在,人口仍然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红利。
这种正面对决的攻守,很大一部分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人数上。
攻城器械篇
压制和打击守方的力量,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石炮也就是抛石机。
靖康元年金军围攻汴梁时,攻守双方都布置了抛石机。
炮石凌空飞射,场面甚是壮观。
抛石机就是一个大杠杆,一端装炮石,一端系有拽索或配重。
攻击时士兵向下猛拉炮索或放开长臂,炮石飞出。
一根炮杆的称作单梢炮;两根的便是双梢炮。
抛石机
《武经总要》记载的威力最大的抛石机是七梢炮,炮石重近百,需要250名拽手,最远射程根据《襄阳守城录》记载可达250步(391米),“震天动地,所到之处,皆为齑粉”
威力惊人。
注意,宋代的“火炮”
是指抛掷燃烧物的抛石机或燃烧物。
跟真正的火炮不是一个概念。
二、清理路障、兵临城下
与此同时,攻方派后勤部队迅速清障开道,让主攻佯攻等各路攻城部队和器械迅速接近城墙和城门。
宋代壕桥装有轮子,不仅方便移动,而且架设简单,壕沟过宽时可架设折叠桥。
铺设壕桥运送攻城器械和攻城人员
三、强攻手段
兵临城下的攻方会采取多种攻城方式一起展开:强行蹬城、破门而入、穿墙而入、挖穴而入等等,每种方式会采用不同的攻城设备。
强行蹬城: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架设云梯,兵士手持盾牌和腰刀,头顶流矢、滚木擂石、攀援而上。
古时的云梯并不简单,配备有轮子、防盾、绞车,梯子分主梯和上城梯,上城梯子可折叠展开,前附抓钩可固定于城楼上,士兵便从云梯登城而上。
为了减轻守方对云梯的攻击强度,配合云梯蹬城的还有常见的轻梯。
为了保护这些攀梯而上的士兵免受箭雨的威胁,攻方还会架起木幔,升起挡板,掩护士兵登上城楼。
攻城云梯和布幔
最费时费力的方式是筑堙,在城外堆山成山,顺着坡道直接登城;最笨重缓慢的方式是使用井阑(临冲、吕公车)这样可移动的高大木制箭楼,压制城墙上的守军,保护己方士兵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