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道:“叫她等一会儿。”李演不敢多言,退了下去。
皇帝向我道:“昨夜你呈上来的那些人,都是没有功名的白衣,好虽好,却做不得长史咨议。朕想到一个绝好的人选,可以做弘阳郡王府的咨议参军。你猜是谁?”
我摇了摇头道:“微臣久居深宫,不识朝臣,如何猜得出来?”
皇帝笑道:“这个人你肯定知道,只往五年前去想。”
熙平长公主早就说过,皇帝或许有意令裘玉郎做高曜的王府官。现下,他终于要落实弘阳郡王与裘家的情义了。我叹道:“莫不是裘玉郎?”
皇帝一拍书案,笑道:“就是他!他是弘阳郡王的表兄,又做过蕲水、建阳两县的县令,两番考绩,俱是优等。朕早有此意了!”
我心念一动。高曜似乎并不知道皇帝有意命裘玉郎做王府咨议,那熙平长公主又是如何知道的?莫不是……不,要在皇帝身边安插耳目、探知他对皇子都秘而不宣的意图,何其艰难。连陆皇后都失败了,熙平长公主就更无可能。罢了,高曜本就不宜自求裘玉郎为王府官,现在皇帝有意,倒也不算太坏。
电光石火间,心念闪过:“裘大人能得陛下如此赞许,想来堪佐王公。”
皇帝笑道:“听说当年他榜上有名,想留在太学做个经学博士候职。弘阳郡王那时只得八岁,却凭三寸不烂之舌,令他回心转意,出京为蕲水县县令。若没有弘阳,就没有他的今日。他理当好生辅佐。”
当年裘家的两位夫人进宫来求陆皇后和慎妃,想让裘玉郎留在京中。高曜心疼母亲,鼓起勇气用触龙劝赵太后的故事讽谏舅母和表嫂,裘玉郎才能顺利外放。陆皇后和慎妃都已过世,高曜也失了那股天真愚勇。毕竟,都五年了。
我恍然一笑:“是。当时裘大人金榜题名,被任命为蕲水县县令。裘大人在京中迁延,直到陛下亲征都没有上任。弘阳郡王殿下此举乃是为父分忧。”
皇帝微笑道:“那时候你还是曜儿的侍读女巡。弘阳知道为君父分忧,也是你教导得好的缘故。”
我忙道:“这都是夫子的功劳,微臣不敢居功。”
皇帝笑道:“你不必谦逊。夫子教书但求无过而已。触龙劝赵太后,‘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将冯奉世、郑吉、陈汤、班超、赵广汉之流随意品评,略无滞碍,这些绝不是夫子所教授的。正因你教得好,朕才升你做女校。”
我清楚地记得,他升我做正六品女校之时我忐忑到惧怕的心情,遂垂眸沉静一笑:“陛下记得清楚。”
皇帝笑道:“裘玉郎能有今日,也可说是拜你所赐。”
我笑道:“微臣实不敢当。未知裘大人究竟如何有为,竟令陛下赞不绝口?”
皇帝道:“裘玉郎一上任,三个月内将前任三年中积下的案件一一审毕,监牢一空,庶民欢悦;督促农桑,税租充足;建常平仓,荒年也无须国家赈济;又命百姓多产鱼蟹莲藕,行销北方;鼓励养马,重修县学;不畏豪猾,为民做主。这几年蕲州来告他的奏章不少,朕都没有理会。”
我沉吟道:“如此看来,这位裘大人是治世之才。既然考课优异,何不让他做刺史?做王府官恐怕并非他的志向。”
皇帝笑道:“朕知道,你想说‘大材小用’。”
我忙起身道:“微臣不敢。”
皇帝道:“这样的人才只放在王府中做一个咨议参军,是大材小用了,且他的确志不在此。所以朕给他的官职是工部屯田员外郎,领弘阳郡王府咨议参军。”
我好奇道:“工部屯田员外郎?”
皇帝道:“高旸在桂阳任上治民虽是马马虎虎,平叛倒是雷厉风行,所以朕命他做屯田郎中,裘玉郎做屯田员外郎,两人同赴西北整饬屯田。这两人都年轻气盛,奋勇无畏,边军屯田多年,甚有弊端,正要好好纠察。裘玉郎的祖父当年在幽州,正是因侵吞军田入罪的,相信他在西北定然能一雪前耻。”
以弘阳郡王府咨议参军的身份去西北军中整饬屯田,也有些令高曜立功的意思了。我甚是欢喜,微笑道:“陛下英明。”
皇帝笑道:“你也觉得好?”
我笑道:“度才用人,明君所为;令偿愆悔,仁主之风。微臣拜服。”
皇帝指着我笑道:“你说话越来越像个老夫子。倘若刚才是你拉住朕的衣角求朕饶过毕飏德,朕说不定就真的答应饶他性命。”
我笑道:“陛下不是已经应允将毕飏德送御史台候审么?讪谤之罪未必是死罪,如此一来,等于是饶他一命了。昔日汤见野有四网,令去三面,诸侯咸曰:‘汤德至矣,及禽兽。’[176]陛下德胜汤武,被及鸟兽。毕飏德蒙恩活命,定能改过自新,谨言慎行。”
皇帝一怔,随即大笑:“你这张嘴……如此一骂,倒也痛快。”
我淡淡道:“‘操生杀之柄,此人主之势也。’[177]陛下若真得不痛快,大可杀了此人。陛下之所以将他交给有司,还是不忍杀之。宋大人切切恳求,正是免得亢龙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