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泽把泥条一根根的叠加、拼接,然后再仔细的捏合在一起,不一会就做成了一个圆盘状的陶罐底座。
随后,他又用泥条,从底座开始,一根根的往上叠加,捏合,一顿忙活之后,一个陶罐的粗坯就制作完成了。
这个陶冠是典型的大肚子陶罐,整体高度大约三十厘米,底部直径大约十厘米,腰部直径约二十五厘米,口部直径与底部相同。
为了方便使用,姜泽还在陶罐两侧各捏了一个罐耳,并根据罐口的大小和形状,捏制了一个带提手的盖子。
虽然由于徒手的关系,陶坯整体并不是十分圆润,甚至看上去有点丑,但并不影响泽部落的族人们发出惊叹声。
“首领真的捏出一个陶罐来了!”
“首领真是太厉害了!”
“以前在花部落的时候,我也只在巫的房子里看到过两个祖传的陶罐呢。”
……
姜泽听着这些赞叹声,再看看自己亲手捏的那个凹凸不平的丑陶罐,表面虽然不动声色,其实心里感觉有点羞耻。
不过,在这个讲究使用为主的原始时代,只要不影响使用的器物,就是好器物,丑点就丑点吧。
姜泽又继续努力,用剩下的黏土捏了两个陶盆,十个陶碗、以及两个长柄汤匙。
干完这些工作以后,天已经快要黑了。
姜泽小心翼翼的把这些陶坯搬回了屋子里,并用芦苇垫底,放置在避光的角落里。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陶坯慢慢的阴干。
陶坯是不能暴晒的,很容易因为快速失水而开裂,也不能淋雨,所以只能放置在屋里慢慢阴干。
在等待陶坯阴干的日子,姜泽打算先把烧制陶器的土窑建造好。
烧制陶器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最简单的露天烧制法,只需要把阴干后的陶坯放在地上,然后在陶坯上堆积大量的木柴,点燃木柴之后,静静的等待即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建造土窑,随时随时都能烧。
缺点是露天场地散热快,温度极其不稳定,很容易烧制失败,即便是烧成功的陶器,由于各个部位的烧制温度不一致,有些地方烧透了,有些地方没烧透,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碎裂。
比露天烧制要好一一些的,就是土窑烧制。
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烧陶土窑,外形虽然有所变化,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利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使窑内保持比较稳定的高温,再加上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原料控制、提高工艺等手段,来提高陶器的品质和成品率。
姜泽仔细的思考过后,决定借助山体斜坡,建造一种最简单的横焰窑。
横焰窑的样子大致呈“▄▅▍”状。
它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于添柴烧火的进火口,第二部分是用于放置陶坯的炉膛,第三部分是加强空气对流的高烟囱。
本质上,横焰窑的结构与农村烧火的灶台没多大区别,只不过炉膛更宽、更长,且空间更为密闭而已。
如果挖泥土建造,耗时会比较长,而且高温烧制之后,炉壁很容易开裂,所以姜泽决定取个巧,直接借助山体斜坡建造。
他拿起骨耜,在房子附近找到一个斜坡,选择土层比较深厚,没有石头的地方进行挖掘。
“吭哧吭哧……”
骨耜毕竟不是铁锹,使用起来还是挺费力的。
姜泽努力的用骨耜往山体里面打了一个深约一米二,直径约五十厘米的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