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点上,无事则已,若有,则定非寻常。”
“唉。”闻言,身旁的大司农贺为民俯身叹气,他才从地方巡视农务回来,颇为焦心。
“新政刚落到地方,民怨才初有缓解,只盼朝廷能不生变故,否则,纵是十二金仙在世,恐怕也压不下天朗的□□了!”
众人闻言,心里皆是一沉。
他们上任后的缝缝补补,正是为了让天朗平稳度过民怨的顶峰期,不至于乱作一团。
烨王的力挽狂澜,他们都亲眼所见。
哪怕天朗已经民生凋敝,破败不堪,也总比一个乱世来得好。毕竟,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亦是百姓苦。
他们谁也不希望,引爆局势的最后那根稻草出现。
“贺大人未免太悲观了些。”沉默过后,吏部侍郎傅呈光劝解道,“若是真正心怀天下之人,尚不能拯救天朗,那天朗的明天,还能掌握在谁的手中?在座都是天朗的俊杰,当有舍我其谁的大魄力才是!何况,殿下深谋远虑,假以时日,一切困难自会迎刃而解。我等应当充满信心,只要鞠躬尽瘁,不愧对一身职责便好!”
听了他一番话,众人纷纷点头赞许。
不管天朗的未来在哪里,人总得相信点什么,而他们相信的,不过是这一朝国君最合适的人选——朗寅释而已。
议事大殿的偏厅内
下朝后,蔡庭来报,说东南部省份的储备农具都已经发放到位,但仍有西北省份,对朝廷的政令响应不得力,仍在拖拉。
“嗯。”朗寅释应道,立在镂空雕花屏风前,他缓缓踱步,鹅黄色绣四爪金龙的竖领朝服,袖口外卷,襟角以海水江崖纹滚边相饰,腰间挂着一对和田玉佩,配上七彩孔雀香囊,摄政王的尊贵地位表露无疑。只是此刻,他显得有些心绪不宁。
“西北省份大多是原煊王的封地,煊王下野后,当地官员便懈怠得厉害。”偏厅里,蔡庭解释道。
“好消息是,半年来国情改善显著,各地官员皆上书称,春耕后的农务稳定,料想来年当不至于爆发大面积饥荒。”蔡庭冠须端正,儒雅的文人长衫,颇有名仕风范。“百姓们对殿下的新政很是欢喜,殿下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只可惜时间太短。”朗寅释转身,深深叹了口气道。新政的施行得益于许多大臣的智慧和力量,朗寅释用人唯贤,逐渐形成了以蔡庭为首的一众智囊幕僚。
“新政若不能持续,天朗的转衰为盛,就遥遥无期。”朗寅释揉了揉疲惫的眉眼,吩咐道。“蔡大人,你去门外把大家叫进来吧。”
他打算把离京南下的计划告知下去,好让大家有所准备。如今他能做的不多,至少,要让这群有识之士避开权势争霸的暴风眼,保他们安然无恙,也就是为天朗的未来积蓄力量。
“殿下,”蔡庭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立在原地不动,磊落慷慨道,“古来圣贤常言,文人当以家国为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臣等承蒙殿下器重,方得以施展手脚为天下计,为百姓谋!此恩此情,岂可忘耶?”
“士为知己者死,不管殿下做什么选择,臣等都将誓死跟从殿下!所以,也请殿下切勿独自肩负重担,天朗的未来,也请让臣等为您分担一二!”
朗寅释一愣,见蔡庭神情笃定,一副赤诚忠贞溢于言表,他动了动嘴角,没有说话。他与他们共处的时日并不长久,算来不过半年不到,可蔡庭却以如此赤诚相报,实在令人内心触动,朗寅释沉默半晌,用力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
夏日已过大半,这几日由于乌云连片,成夜的下雨,倒也让天气变得凉快起来。
这是一个凉风习习的上午,院子里的积水正在消弭,光滑的石桌面反射着日光,白花花很是刺眼。仆人们都安静的各司其职,烨王府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枇杷树下,兰溢泽已经等了快一个上午,她在庭院里来回走动,每一秒都只觉格外漫长。
她在等着朗寅释从宫中归来,好跟她详谈凤栖阁的异常发现。
暗中的势力总让她隐隐不安,这个时间点送上门来的,绝非善类。这个消息,甚至比南下的计划还令人忧心。如今,大半个王府都在悄悄为南下准备着,行程不容耽误,凤栖阁千万不能在此刻出什么差错。
“怎么还没回来?”
不知转了第多少圈,兰溢泽终于忍耐不住,通知门口的小六,“见了王爷记得提醒一声,就说我有急事要汇报。”
“好的大人,您就放心去吧,王爷一回来,我就告诉他!”小六应答着。
“嗯。”见状,兰溢泽稍稍放宽了心,打算去一趟阁里。他回了思行斋,推开书架后的暗格,拿出金丝斗篷和玄铁面具,悄悄的放进随身的包袱里。
这才出了书房的门,甫一迈进院子,只见夜魅突然出现在了前厅。四夜使通常只躲在暗处,甚少在大庭广众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