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求收藏,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唐州还是那座唐州,位于襄阳以北,许州之南。
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唐州正散发一股青春活力,似乎是睡醒了一般,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有些变化很小,有些变化却十分的惊人。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春天已入末梢,夏日初露头角,早晨的太阳已然有了几分火热,晨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了唐州的种种变化。
这种变化并不局限在唐州,而是在整个河南府地区,这里变得既不同南宋,也不同蒙古,唯一不变的是,住在这儿的人们那越来越浓的笑脸。
清晨阳光铺路,城门开放,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开始逐一检查进城,每一人都按着次序排队,由守在城门的士兵检查,查看是否有带违禁物品,登记信息,方准入城。
没有一只商旅,一个行人抱怨,因为他们习惯了,而且那些士兵不会故意刁难,不收入城费用,只是规定不许带什么东西,查出之后,一概拒绝入内。
曾经,有些人仗着武力和身份要强行进城,甚至打伤了几名士兵,不过很快他们就遭受了惩罚,伤人者被强行拘留,胡闹者施以重惩。
不管你是武林高手,还是达官显贵,在这唐州,似乎没有什么特殊。进城就得遵守规矩,不遵守,自然有办法治理。
那一个自称南宋高官之子的年轻人就被打了二十大板,然后逐出了城外。那名自称黄河狂刀的武者,也被废除一身功夫,像扔一条狗一般扔出了唐州。
于是,以后来的人都汲取了教训,不敢在违背这里的规矩,他们也渐渐发现,这里其实很不错,环境干净优美,商家可以自由开店,普通百姓可以在这里打工,只要安分守己,交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税收,就能在这儿活得很好。
甚至一些在家乡活不下去的人,拖家带口来到了唐州,在这里住了下来。
这个地方不管你是流民,还是乞丐,凡是有一技之长者,来者不拒。无一技之长,也没有事,“官府”会派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就连那些残疾人,也被组织起来编竹筐和背篼。如果是小孩子,只要未到十六岁,全都会被集中起来上学,而且是强制执行,不会给你讲理。
这里的学堂很奇怪,他们招收学生不分男女,不论高贵低贱,只要适龄者,必须读书。就是成年人,也会被定期组织起来,让他们识字。
只是让城里一些人担忧的是,这学校不教四书五经,不教儒家大义,反而教一些杂学,什么武学,什么算术,什么物理,什么化学生物之类。
一些原本来此,想谋一份职位的儒生,纷纷大肆批判这是不尊至圣先师,这是逆时代的潮流,这是在误人子弟,要绝华夏传承。他们中有人曾组织过一群儒生冲击“官府”,要让学校做出改变,嚷嚷着什么“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
最后,这群人被恶狠狠的黑皮城管给轰了出去,每一个都记录在案,永不欢迎,永不任用。
城里的“官府”和南宋和蒙古不同,他们做事十分强势,又十分讲理,做事之前总会先说清楚,发布告示,和有人走街串巷宣传,用尽可能的方法让人们能够明白。
比如,他们对商人,学生,还是工匠农夫,或者士兵,都一视同仁。
工匠中有肯献出手艺,到“官府”工坊做事者,都会有一大笔赏钱,而且工匠要是能发现什么新工艺,改良旧工艺,都会有钱可领。
不仅是工匠,对于商人中表现良好,一个月按时缴税的店家,“官府”还会赠予一面锦旗,美中不足的是,这面锦旗属于流动性致,这个月在这家,下个月可能在另一家,只有连续一季获得锦旗者,才能终身拥有。
因而,这面锦旗代表了一个荣誉,许多百姓渐渐都会到拥有过锦旗的商铺购买东西。
学校则为学生设置了奖学金,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勇于提问发现的学生都会有奖,不过这一学期还未结束,不知期末的高额奖学金会花落谁家。
农民也不差,只要你认真种田,想要种田,“官府”会为你提供种子和农具,甚至还有耕牛,派人来指导你如何种地,只是你在收成时节,需要上缴比别人更多的粮食。
唐州城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对待军人,和南宋那种歧视军人的做法完全不同,这里的士兵,让生活在城内的人感觉很安心,很舒服。
“官府”为军人修建了军魂碑,说是要永记那些为了守城战死的人。开始,一些人还颇有不屑,认为当兵吃粮,天经地义,直到军魂碑建成那天,唐州城城内部队集合阅兵,才让这些人动容,那整齐的队伍,那坚毅的军姿,深深印在了他们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