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宫,寿宴上不可避免遇见三王爷。
忆起那些揪人心弦的往事,卫相如仍历历在目。
几不可闻叹口气,山雨欲来,躲也躲不掉。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巍峨高墙宫殿内,大红灯笼高高挂。
作为中秋佳宴的承办之地,恢宏瑰丽的皇宫定是森严气派,隆重异常。
一身珊瑚蓝连襟襦裙的季梵音跟随父母的身影,亦步亦趋。
“臣季晋安,偕同内人季卫氏、臣女梵音叩见王上,愿吾皇寿与天齐。”
话音刚落,梁帝俊龙袍一挥,将欲下跪的三人扶起,剑眉笑意深深:“爱卿不必多礼。”
话落,又指着季梵音甚为骄傲向各位大臣介绍:“季宰相的掌声明珠,朕的救命恩人。”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须臾,众大臣纷纷围拢过来,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虽说此前就听闻过不少传言,王上更是赐予黄马褂作为酬谢。
要知道,在瀛洲,黄马褂相当于免死金牌。此前无人荣获此殊荣,更何况是一名女子。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季梵音不仅婉拒,还写了一首劝词:“千帆过尽总有因,冥冥之中皆是果。”
梁帝俊阅后,心情舒畅大笑,提笔挥毫曰:“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应。”
其后,亲口应允:“倘若他日有事,吾必有求必应。”
瀛洲才貌双全的倾国佳人季梵音,今日有幸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无数溢美之词犹如微弱靠近的萤火虫,虽闪着光,却并不是唯一能照亮她人生的光亮。
季梵音得体付诸一笑,深藏功与名。
宴会正式开始,歌舞乐师仿佛被点了穴,不停舞动弹奏,衣袂飘飘应和宫廷乐曲,大殿一片欢声笑语。
季梵音佯装咳嗽两声,因此前就称身体抱恙,梁帝俊便将《金莲舞》之想法作罢。
舞毕曲终,声音尖细的官宦扯着嗓子:“皇子献寿礼。”
大王爷奉上千年古砚,仙鹤与墨鸟镌刻得栩栩如生。
二王爷呈上搜罗的奇珍异宝。
轮到三王爷。
众人屏息凝神看向敞开的殿掖门户。
一年逾花甲老人手捧卷轴不急不趋而来,眉宇间竟带着些许慵懒。
紧随其后的两位内侍,半弓身铺开质地优良的卷轴。
梁帝俊一眼不眨盯着摊开的画轴,仿佛被摄走魂魄般,情不自禁靠近。
淡淡的赭石轻描淡写勾勒萧索飘零的秋日景象,画上,一只山养喜鹊独自栖息枯木之上,朝树下误闯的野兔鸣叫示威,野兔回首驻足观望,另一只喜鹊又前来助阵。至此,鹊兔对峙之灵动,堪称经典之作。
这幅画,季梵音见过两次。
《双喜图》,高193。7厘米、宽103。4厘米,现如今应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它的创作背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乃至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