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一艘小船从浣纱台下驶出,到得太湖深处时,船上的两个船夫从船舱中抬出一个五六尺长的皮囊,战战兢兢地走到船头,将那扔在挣扎蠕动的皮囊扔进湖水之中。
“住手!——”
范蠡心急若焚,可偏偏就是晚了一步,隔着百丈之外,眼睁睁看着他们将那皮囊沉入湖中,当即也顾不得身后侍从劝阻,甩开手,便一头扎入湖水之中。
不过短短片刻时间,他带着手下将那一片水域找了个遍,偏偏就是找不到被扔下去的皮囊。
那几个船夫被他审了又审,最后终于吐露实情,他听得那人的名字,却也只有默然无语的份。
吴国方灭,西施归越,他本欲带她回家,可家中妻儿俱在,那是当初为掩饰他与西施的关系,吴王亲赐的吴国贵女,这些年来为他生有二子,并无过错,他也不能就这样随意休妻,便请越王赐婚,不料越王竟让西施留在宫中,这一留,就留出了祸事。
越国不少大臣认为西施既能迷惑吴王亡国,如今一见越王动了心思,便如临大敌,连带着越王后也跟着匆匆从会嵇赶来姑苏,昨夜刚到,便与越王大吵了一架。
范蠡正觉情势不妙,想去宫中带走西施,便收到消息,说越王后已命人将西施装入皮囊,送往太湖沉溺,他大惊之下,匆匆赶来相救,却始终还是晚了一步。
搜寻了三天三夜后,莫说那个皮囊,连相似的东西,都不曾找到。范蠡又赶回宫中查问,那几个船夫和侍卫都赌咒发誓,说自己亲眼看到王后命人将西施打晕,装入那皮囊交给他们,绝无半句虚言,就连越王后,也自承其事,理直气壮地说是为越国除妖孽,以免迷惑君主,坏了他们君臣情义。
范蠡看着那一众大臣和王后的嘴脸,竟觉无言以对。
文种私下里请他过府一聚,又送了他两个美貌的侍妾,劝他就此罢手,他大醉之余,不禁潸然泪下,想起当初西施对他所言,心下戚戚,顿生去意。
未几,范蠡辞官而去,不告而别,越国竟无一人知其去向。
文种本以为范蠡一去,越国自越王之下,便唯他一人,不料却被越王以乱政之罪,满门抄斩,临刑之时,方忆及范蠡所言,后悔莫及,深叹“吾不及少伯!”
只是人头落地之时,悔之晚矣。
若干年后,陶地有一富贾,号陶朱公,富甲天下,名扬四海,偏好儒道之术,不惜重金将当年李聃留在函谷关的《道德经》和孔丘编著之《春秋》抄录多卷,存于藏书楼,供天下读书人共赏。
除此之外,此人还搜集诸多传奇俚曲,连同孔丘所编之《诗经》传唱天下,其中自然少不了卫国之风。
听得那曲熟悉的歌声,青青忍不住望向背着药篓的施夷光,问道:“范少伯始终不信你死了,传闻以万金悬赏,寻你下落,你当真不愿见他?”
施夷光摇摇头,哪怕荆钗素服,也无法遮掩其耀眼的容光,只是眉眼间愈发清冷淡然,仿佛天际的一抹浮云,只可远观,却无法触及分毫。
“他要找的,是他心中的施夷光,而不是我。”
“过去那十多年,我因他而活,犹如傀儡木偶,生不如死,唯有如今,跟随师父采药行医,方才让我知道,活于世间,还有如此快意之事。”
青青莞尔一笑,冲她身后挥了挥手,“九娘,快点儿!再晚就赶不上大集了!”
“来啦来啦!”即墨九娘背着个刚满周岁的女娃儿,匆匆地跟了上来。这一月一次的南山集,不单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会来,就连常驻帝丘的那些诸国商人也会来,若是错过了,就得再等一月,她与鲁盘的女儿刚学会走路,尚有许多东西要买,可不能错过这日的热闹。
孙奕之和鲁盘在后面赶着牛车,拉着不少货物,慢悠悠地跟着她们,看着女人们没入集市热闹的人群之中,俱是会心一笑。
昔日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恩怨情仇,皆如过眼云烟,哪里比得上如今这般逍遥自在,悠游世间,来得快活?
至于那些还想找到他们的人,是为情为利,为恩为怨,他们都已不在乎。
那些倾国倾城的传说,亦与他们再无干系。
沉鱼记·正文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