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沙俄军队精心设置的防御阵地,收到了成效,成功的阻滞了华夏第一军的推进。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第一军,怎能甘心于会战初起便遭受挫败,于是集中了全军的炮火,拨给担任主攻的部队,准备以火力和兵力碾压敌军。
在这里对比一下战场上,华俄两军的武器装备情况。
沙俄士兵使用的,是1891年定型生产的莫辛-纳甘式步枪,采用手动栓式枪机,5发盒式弹匣,0。30口径,枪长1,305毫米,枪重4。37公斤。
该型枪除了结构稍微复杂以外,总体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其最大射程更可达到3,000米,优于华夏军队装备的0。30口径步枪。
只不过沙俄军队的训练水准,并不能让这射程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他们反倒更习惯于进行短距离的齐射,还很喜欢刺刀见红,这些都颇有些前装枪时代的风范。
相比之下,华夏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定型于1893年,具有更简单的结构,更轻的重量,和射速更高的特点。
所以双方在主要枪械上其实各有优势,整体上难分伯仲,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在实际使用中扬长避短。
在陆军的野战火炮方面,沙俄军队的装备比较单一,主要为十分新锐的M1900型3英寸炮,其射速很快,有效射程可达7,500米。
华夏陆军的标准野战炮为75毫米口径,射程为7,000米左右,略逊于沙俄装备,射速则与之相当。
另外,华夏陆军的团级别或一些轻装的师级单位,配备的是射程超过5,000米的57毫米轻型野战炮。
在师和军级直属的重炮部队,则配有105毫米或155毫米榴弹炮,集团军的直属重炮部队还装备有203毫米重型榴弹炮。
而沙俄的野战部队,则很少配备这样的大口径榴弹炮。
再加之,华夏国防军根据以往的实战经验总结,对火力密度十分重视,各级单位的炮兵比例都很高,在这方面甚至位居世界前列。
因此,在陆军野战炮兵方面,华夏军队无论是装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要优于沙俄。
而在支援武器领域,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两边装备的都是马克沁式机枪,但仅从师一级别来对比,华夏的装备数量就要超过沙俄的倍数。
由此可见,华夏陆军的整体装备情况要明显胜过沙俄,而沙俄只有一个方面具备优势,那就是要塞和一些要塞化的阵地,以及部署在那里的重炮。
只不过,这些固定不动的难啃的堡垒,究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只能得到仗打到其面前,才能得见分晓了。
而新民的沙俄阵地虽然构筑得很坚固,却也远未达到要塞化的地步。于是在第一军优势炮火的竟日轰击下,沙俄阵线终于出现了动摇。
会战开始后的第四天一早,第一军担任主攻的第十师,就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向敌方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并在战至中午时分形成了突破。
沙俄阵线一处被破,全线皆危,在这种情况下,东西伯利亚第2军军长扎苏里奇中将,根据库洛帕特金之前的指示精神,下令麾下各部全线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