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沈谢是什么意思? > 第076章 定以夫子为榜样(第1页)

第076章 定以夫子为榜样(第1页)

身为进士出身,读史鉴往知来,科举考试写策论(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时亦是要用上,所以大部分学子都会知道这些,陆纪明一听就知道谢俭要说什么。

孟老太爷还以为谢俭要说出什么好计策,作为言官和商人的后代,有些事还是必须要了解的。

“此计确实好,”陆纪明道,“如此一反常态,米商们蜂拥而至,可吃米的人只有那么多,米价还怎么涨?再运回去又耗时,成本增加,只好忍痛降价。可此方法,历史上有好几人用过,大应南朝的赵越在旱灾严重时,用过此计,咱们大丛开国之时,秦州知府范思亦用过此计。”

沈姮亦觉得这方法熟悉,想了想,高中时历史老师曾讲过历史上有四人曾用过这方法,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十二岁的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时用了此计,还有宋神宗时期的赵抃(biàn),让很多百姓们免于被饿死的命运,其余俩人倒是记不住了。

“所以,夫子贴出的告示,言出必行,绝不会让他们忍痛降价。”谢俭道。

还没等陆纪安说什么,孟宣朗急道:“那岂不是乱套了?老百姓一年也就赚个几两银子,哪有钱买米啊?”

谢俭瞥了他一眼:“没有银子,就去干活赚银子。”

孟宣朗愣了下。

这话让陆纪安和孟老太爷有了兴趣,陆纪安道:“阿俭,你说下去。”

“如今商人都是能参加科举的,史书上的故事,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这告示他们不见得相信。所以,还要请孟老太爷为第一人,”孟家的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其影响力其大,谢俭道:“把孟家的米仓运至南明来,其他商家自争相前来。”

连他都算计了?孟老太爷笑呵呵地听着。

“待粮商们赚了银子,夫子和几位大人们便说南明要建寺庙为他们立长生碑,再让他们捐出钱财来……”

没等谢俭说完,孟宣朗便激动地说:“建寺庙要用到人力,咱们就雇佣百姓去干活,等于又把银子还给了老百姓。”

沈姮眼睛一亮,一箭双雕啊。

陆纪安含笑的神情换成了思索:“此法可行。”

“商人们就算愿意捐出一些钱财来建寺庙,可他们只愿意拿出部分呢?”孟老太爷道,如他就不乐意,赚了银子立马离开,谁又能说什么?

谢俭低垂下眼帘,再次看向两人时道:“所以,必须有一个让他们心甘情愿捐钱的理由。比如,宫里的王内侍出现在南明,并且给百姓捐了米,提出建寺庙以保百姓平安,谁敢反对?”

王内侍?沈姮突然脑袋门清了下,是啊,怎么把他给忘了。

陆纪安目露所思,接而点头。

“王内侍?宫里四大内侍之一的王元元?”赵老太爷听到陆贤侄所说王内侍认了谢家侄子为孙时很是意外,当听说那谢家小娃因着王内侍之故遭受了那样的变故,也是唏嘘,心里怜悯。

王元元?这是王公公的本名吗?唔,沈姮在心里念了念,也是朗朗上口,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时,谢俭这计,很妙啊。

这人的脑袋瓜是怎么长的呀。

“是。”谢俭点头,脑海里闪过王内侍来这里时,几大家族争巴结之事。他原本以为王内侍不过一内侍,问了孟宣朗才知道皇都有四大内侍,王内侍竟然是其中之一。

“若能和王内侍攀上交情,粮商们是挤破了脑袋的上,而那些不愿意的,也不想成为王内侍的眼中钉。”捐钱讨个好,不捐反倒被怨恨上了,谁敢不捐?赵老太爷失笑:“纪安啊,你这学生,日后定不得了啊。”

陆纪安也是极为欣慰地看着眼前的少年:“阿俭,为师真要替南明的百姓好好谢谢你了。”

谢俭一揖:“夫子曾在堂上教过,安民者何?善体黎庶情,爱民所重在亲民,学生日后走入仕途,定以夫子为榜样。”

孟宣朗一脸高兴地看着谢俭,他就说嘛,阿俭是他的知己,他们的想法一样啊,也朝着陆纪安一揖:“纪安叔,我亦是。”

陆纪安点点头:“好样的。”

这是谢俭会说出的话?沈姮狐疑地看了谢俭一眼,就上了几天的课,影响如此深吗?

“回家之后,我即往皇都书信一封,夫子,到时还要用到驿站快马。”

“非常之时,可用。”陆纪安点头:“为师这便去安排。”

孟老太爷欣赏地看着谢俭,但作为一名在利益场沉浮几十年的人,他心里没像纪安这般光明磊落轻易相信旁人,心里还有些疑问,比如,谢俭会以什么理由说动王内侍来捐粮?仅因为一个义孙?不过嘛,也没什么好问的。

目送着夫子和孟老太爷离开,谢俭清冷的黑眸垂下,这也是他送给王内侍的大礼,大嫂说过他要为王内侍立长生碑,那何不弄大点呢?建寺庙,让王内侍的长生碑受百姓供奉,甚至为其塑身,谁敢说什么?也好让王内侍看到他的表现。

余光见沈姮疑惑地看着自己,一脸复杂的样子,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下一刻,谢俭拧眉,只因孟宣朗突然一把抱住了他,激动地说:“阿俭,你真厉害。你教教我呗,你是怎么想到这么棒的办法的?”

谢俭推开他:“天生的。”

“阿俭,你平常都看什么书啊。”大风小说

“没看。”他哪有钱买书,也就那么几本,平常都是抄书顺便看的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