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回到崇祯末年百度百科 > 第七十五章 初露野心(第2页)

第七十五章 初露野心(第2页)

操劳了一天的崇祯,静静的看着铜镜,隐约看到鬓角的花白。周皇后缓步走到他的身后:“皇上,休息片刻吧。”

崇祯摇头道:“朕真的寝食难安。”

既然是在内宫之中,帝后二人就少了很多顾忌,周皇后挥挥手,示意宫女内侍退下。这才说道:“皇上还是忧心闯逆的事儿吧。”

崇祯长长的叹了口气:“闯逆占据陕西,如果山西守不住的话,就要直面京城。成祖陛下说天子守国门,面对的是草原和关外的异族。如果被闯逆越过山西,那就是内外交困。而王枫去了山西,他做的事,实在是让朕有些茫然。”

其实,周皇后十五岁成为信王妃,之后入宫为天下之母。她本就是很有见地的一个女人,她知道王枫在山西做的那些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知道崇祯担心的是什么。只是,这些话,不太好开口说。

崇祯从书案上拿起一封奏折,苦笑道:“王枫奏折里说,攘外必先安内。他要在山西行独断之事,绝无异心等等。其实,就是怕朕猜忌他,让他做事放不开手脚。这人啊……”

周皇后微笑道:“那请问陛下,有一个人,他脚下生了个疮,肚子上也生了个疮,脚下的疮不治就要烂脚,可能以后行走不便。肚子上的疮,就会烂了肚子,可能一命呜呼。现在这个人很穷,他请大夫看病,只能先治好一个疮,陛下以为,是先治哪个?”

崇祯随口道:“当然是肚子,没了脚还能拄拐走路。没了命,那就什么都没了。”

“眼下大明的局势就是如此。满清鞑子是脚疮,他们来去如风,宣大不能遏制他们。但是鞑子也就十余万能战之兵。山海关的防御足够。他们一时半会都无法对大明形成真正的威胁。”

周皇后接着说道:“闯逆等反贼就是要命的疮了。他们此起彼伏,反复无常,招安过转眼就叛变了。每次打得他们几乎就要全军覆没,可过不了多久就再度声势浩大。王枫说攘外必先安内,是有道理的。陛下一定要全力支持。”

崇祯淡淡的说道:“朕赐予他尚方宝剑,准他先斩后奏。已经是极力支持了,现在又御笔亲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满朝文武谁有这等恩宠?可朕已经能猜到,过不几日,山西官员就要在朝堂对王枫开战。他不在北京城,所有战火都得朕替他挡着。天下士林是一家,朕都不知道是不是能挡得住。”

“天底下哪有皇上挡不住的事儿,只不过皇上是觉得王枫在山西的做法有些过激了吧?”

周皇后聪慧,能猜到王枫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其实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如果让士大夫阶层割让利益,那是难比登天。事实上,古往今来历代王朝更迭,士大夫的支持都是极为重要的。

历史上的李自成攻克北京,可他的做法就极为得罪士大夫阶层,得不到他们的支持。随即在兵败之后,遭到各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最终死去。在门阀世家年代,朝代可以更迭,世家几乎不倒,北方四姓五家,南方四大家族,屹立了不知多少年。有了他们的支持,皇权才可以坐得稳,江山才能永固。

再不然,就像蒙古人或者朱元璋那样,把原有的体系全部砸的稀巴烂,随后建立新的体系。可是这样做的方法只是换汤不换药,假以时日,新的士大夫阶层一样成为统治的根基。

“皇上,你知道皇族现在有多少人吗?”周皇后问道。

崇祯摇了摇头,他哪有工夫管自己家的亲戚有多少,内忧外患都火烧眉毛了。

“臣妾查过宗人,现在应有三十余万人了。”

崇祯身躯微微一震,他倒是知道。自从太祖皇帝建国,他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又鼓励自己的后代多生。于是,大明皇室的人口就滚雪球一样的膨胀起来。算下来,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数总共五十八人,二百多年的时间,到了现在已经是三十多万,要是找个户部员外郎打算盘来算算皇族的生育,只怕打烂了两副算盘也不够用。

最要命的是,这三十万人啥都不干,就吃着国家的钱。他们有封地,有俸禄,一个个吃得猪一样。要是能把这三十万皇族编成一支军队好歹还能上阵打仗。可惜的是,这是三十万个饭桶。不但吃国家,还影响国家的收益,让大明国库鸟不生蛋。

忽然间,周皇后跪下身来,崇祯诧异道:“皇后为何如此?”

“皇上恕罪,臣妾有些话不得不说。”周皇后抬起头来看着崇祯:“王枫想做的事,正是皇上所需要的。皇族人口众多,河南山东是我们大明朝的北方产粮大省,可是,每年朝廷从这两地收上来的赋税,压根就不够支付两地皇室给养的三分之一。产粮大省已经如此,更别说贫瘠的敌方。皇上,不是朝廷不想供养皇亲国戚,实在越来越养不起啊!”

“孙督师据守开封迎战闯逆大军,周王看贼兵声势浩大,就宣布“击伤一人赏银二十,斩杀一人赏银五十”,这一仗,足足打了四个多月,每天分发下去的金银不计其数。周王有多少钱,臣妾不知,但是臣妾知道如果按照这个数目平叛的话,朝廷是一定给不起的。”

“王枫在山西做的,就是拿回这些本该属于朝廷,却被王爷们占据的利益。从表面上看起来,王枫好像大逆不道,是在对大明的士大夫们开刀。其实,再看看,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辽饷每年都要挖空国库,即便如此也不能平定辽东。反贼们到处肆虐,若是风调雨顺,朝廷还能收上一些赋税,可被反贼们这么年年闹,不但这些地方的赋税完全没有,朝廷还要调兵遣将,投入巨大的军费,用于平叛。”

“每次鞑子入关,劫掠之际,根本就懒得去看府衙县衙的库房,谁都知道那里边没钱。但鞑子掠夺的官员大户财富,不计其数。臣妾知道这话不妥,但皇上想想,我们和鞑子打了这么多年,朝廷不断投入军费兵力,而鞑子呢?他们需要军费的时候,入关抢一次,就有大批财富,劫掠人口。我们这儿,很多富家大户死守着钱财,最后呢,不是被反贼抢了去,就是被鞑子劫了去。而王枫做的这些,只是让他们拿一点出来罢了。这其中的利益,他们不会算,皇上肯定明白。”

“如果这些粮草财富能够用于民生,能够支付辽东战局,能够练军强兵,那大明何至于有今日。臣妾斗胆,若是王枫能够在山西把这件事坚持下去,皇上就顺着他的意思,把血脉较远的皇族俸禄取消,消减亲王郡王们的给养,并严格控制他们侵吞。就像当年宋朝那样,把王爷们养起来,活的好好的,然而不能都像周王这样,已经富可敌国了,还只顾着自己。”

崇祯脸色阴沉,沉声道:“你要知道,王枫这次动刀子,砍的还不是皇族,是那些山西士绅。”

“臣妾知道,王枫这一刀就是想看看皇上的态度。如果皇上默许,下一刀必然砍向山西的郡王亲王们。若是皇上极力反对,臣妾以为,王枫也会很快收手,不过,到那时,即便王枫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像之前的孙督师那样,剿闯逆,而不能根除。”

“危言耸听!”崇祯愤怒挥袖。

周皇后凄然道:“大明朝时至今日,已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挽回局势的,天下大计必然要重典。忍一时之痛,才能解决内忧外患,千秋万代。”

千秋万代?崇祯被这四个字刺激了一下,作为朱家子孙,他何尝不想像当年太祖皇帝南征北战,何尝不想像成祖皇帝五入草原追杀漠北?眼下,他只求能国泰民安都十分艰难,难道真的要快刀斩乱麻?那大明统治的根基,会不会被就此打碎,国家将要走向何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